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棉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CYC8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9页
    1.1 棉花黄萎病菌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1.1 棉花黄萎病菌的分类第12页
        1.1.2 棉花黄萎病菌的侵染循环第12-13页
    1.2 棉花黄萎病菌分子致病机理第13-14页
    1.3 丝状真菌基因功能的研究第14-16页
        1.3.1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第14页
        1.3.2 T-DNA 插入序列的克隆第14-15页
        1.3.3 基因敲除技术第15-16页
        1.3.4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第16页
    1.4 CYC8 基因简介第16-17页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7-18页
        1.5.2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棉花黄萎病菌低致病力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及致病相关基因克隆第19-38页
    2.1 材料第19-20页
        2.1.1 棉花黄萎病菌菌株来源第19页
        2.1.2 棉花鉴别寄主第19页
        2.1.3 培养基和试剂盒第19-20页
        2.1.4 试剂盒第20页
    2.2 方法第20-29页
        2.2.1 菌株的活化和培养第20页
        2.2.2 致病力测定第20-21页
        2.2.3 低致病力突变体的筛选第21页
        2.2.4 低致病力突变体生物学性状测定第21页
        2.2.5 低致病力突变体的分子验证第21-25页
        2.2.6 低致病力突变体的 T-DNA 插入侧翼序列的获得和分析第25-28页
        2.2.7 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第28-29页
        2.2.8 数据分析第29页
    2.3 结果第29-35页
        2.3.1 低致病力突变体的筛选第29-30页
        2.3.2 低致病力突变体的分子检测第30-31页
        2.3.3 低致病力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第31-32页
        2.3.4 低致病力突变体的 T-DNA 插入侧翼序列分析第32-35页
        2.3.5 致病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第35页
    2.4 讨论第35-38页
第三章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相关基因 CYC8 敲除和互补载体的构建第38-51页
    3.1 材料第38-39页
        3.1.1 菌株及质粒第38页
        3.1.2 培养基第38-39页
        3.1.3 所用抗生素的配制和浓度第39页
    3.2 方法第39-46页
        3.2.1 大丽轮枝菌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39页
        3.2.2 敲除载体的构建第39-43页
        3.2.3 互补载体的构建第43-45页
        3.2.4 质粒转化农杆菌第45-46页
    3.3 结果第46-49页
        3.3.1 敲除载体的构建第46-47页
        3.3.2 含有敲除质粒的农杆菌的获得第47页
        3.3.3 互补载体的构建第47-48页
        3.3.4 含有互补质粒的农杆菌的获得第48-49页
    3.4 讨论第49-51页
第四章 棉花黄萎病菌 CYC8 敲除转化子的获得及功能分析第51-62页
    4.1 材料第51-52页
        4.1.1 菌株第51页
        4.1.2 所用抗生素、底物和诱导剂的配制和使用第51页
        4.1.3 培养基及其配制第51-52页
    4.2 方法第52-55页
        4.2.1 棉花黄萎病菌的 ATMT 转化第52-53页
        4.2.2 CYC8 敲除阳性转化子的鉴定第53-54页
        4.2.3 CYC8 基因功能的分析第54-55页
    4.3 结果第55-61页
        4.3.1 敲除转化子的筛选及鉴定第55-56页
        4.3.2 敲除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第56-58页
        4.3.3 胞外酶活性测定第58-60页
        4.3.4 致病力测定第60-61页
    4.4 讨论第61-62页
第五章 棉花黄萎病菌 CYC8 互补转化子的获得、鉴定及功能分析第62-72页
    5.1 材料第62页
        5.1.1 菌株第62页
        5.1.2 抗生素和诱导剂的配制及使用第62页
        5.1.3 培养基及其配制第62页
    5.2 方法第62-64页
        5.2.1 棉花黄萎病菌的 ATMT 转化第62-63页
        5.2.2 CYC8 互补阳性转化子的鉴定第63-64页
        5.2.3 CYC8 基因功能的分析第64页
    5.3 结果第64-71页
        5.3.1 互补转化子的筛选及鉴定第64-66页
        5.3.2 互补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第66-68页
        5.3.3 互补转化子的胞外酶活性测定第68-69页
        5.3.4 致病力测定第69-70页
        5.3.5 互补转化子的致病力与 CYC8 基因表达量的关系第70-71页
    5.4 讨论第71-72页
第六章 棉花黄萎病菌 CYC8 的表达分析第72-75页
    6.1 材料第72页
        6.1.1 菌株第72页
        6.1.2 培养基及其配制第72页
    6.2 方法第72页
        6.2.1 菌丝的收集及处理第72页
        6.2.2 RNA 的提取和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第72页
    6.3 结果第72-74页
        6.3.1 CYC8 基因表达分析第72-73页
        6.3.2 CYC8 基因的表达量与葡萄糖的关系第73-74页
    6.4 讨论第74-75页
第七章 总结第75-77页
    7.1 主要结论第75页
    7.2 创新点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3页
作者简介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条件下水稻应对镉胁迫的响应研究
下一篇:苹果树腐烂病菌4个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