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1.4 概念的界定 | 第9-10页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0-11页 |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概况 | 第12-21页 |
2.1 国外相关的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2.1.1 国外关于街道界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2.1.2 关于知觉体验与环境意识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2.2 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 第15-19页 |
2.2.1 现代城市设计角度 | 第15-16页 |
2.2.2 历史街区保护角度 | 第16-17页 |
2.2.3 知觉体验与环境行为意识的角度 | 第17-19页 |
2.3 地方文献 | 第19页 |
2.4 与本课题相近的研究 | 第1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3章 旧城居住社区街巷界面的认识研究 | 第21-29页 |
3.1 街巷的认识 | 第21-23页 |
3.1.1 街巷的概念解析 | 第21页 |
3.1.2 街巷的分类 | 第21-22页 |
3.1.3 街巷的功能 | 第22-23页 |
3.2 厦港地区街巷分布情况 | 第23-26页 |
3.3 界面的意义与解析 | 第26-27页 |
3.3.1 界面的意义 | 第26页 |
3.3.2 界面的解析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4章 厦港地区街巷界面类型研究 | 第29-70页 |
4.1 传统住宅区域的街巷界面 | 第30-43页 |
4.2 传统商业街的街巷界面 | 第43-52页 |
4.3 近代住宅区域的街巷界面 | 第52-58页 |
4.4 近代商业街的街巷界面 | 第58-63页 |
4.5 现代多层住宅区域的街巷界面 | 第63-6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厦港地区街巷界面与人的行为活动 | 第70-89页 |
5.1 厦港地区生活性街巷界面的背景分析 | 第70-72页 |
5.1.1 旧城居住区生活形态的形成 | 第70页 |
5.1.2 厦港地区生活形态分析 | 第70-72页 |
5.2 街巷空间中人的行为活动 | 第72-79页 |
5.2.1 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 | 第72-73页 |
5.2.2 户外活动的具体行为方式 | 第73-79页 |
5.3 街巷界面中各要素与人行为活动的关系 | 第79-88页 |
5.3.1 底界面各要素与人的行为关系 | 第79-85页 |
5.3.2 侧界面与人的行为关系 | 第85-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总结 | 第89-93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89-91页 |
6.2 本文启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录 厦港地区立面测绘图纸 | 第96-10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