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朝64区块扶余油层井震结合精细储层描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0.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0-12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2-15页
    1.1 区域背景概况第12页
    1.2 地层及沉积特征第12-13页
    1.3 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15页
第二章 井震结合精细构造特征研究第15-32页
    2.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及精细层位解释第15-19页
        2.1.1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第15-16页
        2.1.2 合成地震记录质量分析第16页
        2.1.3 构造层位标定及其波组特征第16-17页
        2.1.4 井震结合精细层位解释第17-19页
    2.2 井震结合断层厘定方法第19-26页
        2.2.1 传统断层解释方法第19页
        2.2.2 本次研究断层解释方法第19-22页
        2.2.3 井震结合断层解释与井断点库对比第22-26页
    2.3 井震结合构造特征新认识第26-32页
        2.3.1 构造图成图方法第26-27页
        2.3.2 井震结合断裂新认识第27-30页
        2.3.3 断裂特征分析第30-32页
第三章 储层反演及预测第32-51页
    3.1 研究区储层特征及反演方法优选第32-36页
        3.1.1 储层特征第32-33页
        3.1.2 地震正演模型分析第33-34页
        3.1.3 反演方法优选第34-36页
    3.2 密井网条件下基于地震反演的储层预测第36-48页
        3.2.1 曲线标准化第36-39页
        3.2.2 地震频谱特征分析第39页
        3.2.3 储层敏感测井参数分析第39-40页
        3.2.4 本次地震反演思路及实施流程第40-42页
        3.2.5 地震反演实现及关键参数选取第42-45页
        3.2.6 反演效果评价第45-48页
    3.3 主力小层储层砂体预测第48-51页
第四章 井震联合沉积相研究第51-64页
    4.1 井震联合沉积相划分思路、流程及步骤第51-53页
    4.2 地震属性定性识别河道第53-55页
        4.2.1 方法与原理第53-54页
        4.2.2 提取流程第54页
        4.2.3 目标层去噪处理定量河道刻画第54-55页
        4.2.4 地震属性与局限性论证第55页
    4.3 井震结合沉积微相效果分析第55-64页
        4.3.1 井区内平面上河道沉积微相变化第55-59页
        4.3.2 非河道相组合判定第59-60页
        4.3.3 井震结合前后微相变化统计第60-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详细摘要第70-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山岩内断裂带结构、封闭性及与流体运移
下一篇:新疆库鲁克塔格西段古生代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