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3 本文其他相关问题 | 第15-18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8-24页 |
2.1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概念定义 | 第18-20页 |
2.1.1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概念定义 | 第18-19页 |
2.1.2 公建民营模式中政府和养老机构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21页 |
2.2.2 项目区分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A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现状 | 第24-30页 |
3.1 A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2 A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情况 | 第24-28页 |
3.2.1 X养老中心提供养老服务情况 | 第24-26页 |
3.2.2 Y托老中心提供养老服务情况 | 第26-28页 |
3.3 对两家养老机构的服务满意状况调查 | 第28-30页 |
第4章 A县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8页 |
4.1 基于行政主管部门层面 | 第30-32页 |
4.1.1 缺乏操作细则,政策过于宽泛 | 第30页 |
4.1.2 优惠政策落地难,各方阻力较大 | 第30-31页 |
4.1.3 监管不到位,机制有待加强 | 第31页 |
4.1.4 权责不清晰,协议有待完善 | 第31-32页 |
4.2 基于养老机构层面 | 第32-36页 |
4.2.1 专业人才匮乏 | 第32-33页 |
4.2.2 医疗服务水平较低 | 第33-34页 |
4.2.3 自身运营水平有待提升 | 第34-36页 |
4.2.4 入住老人满意度有待提升 | 第36页 |
4.3 基于社会大众层面 | 第36-38页 |
第5章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 | 第38-47页 |
5.1 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公建民营养老模式的制度建设和扶持力度 | 第38-41页 |
5.1.1 加强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 | 第38-39页 |
5.1.2 完善对养老机构的监管体系 | 第39-40页 |
5.1.3 持续挖掘特色化养老 | 第40页 |
5.1.4 倡导和开展志愿者服务 | 第40-41页 |
5.2 养老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 第41-45页 |
5.2.1 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营利机制 | 第41-42页 |
5.2.2 积极提高机构运营管理水平 | 第42-43页 |
5.2.3 大力培养和引进养老产业专业人才 | 第43-44页 |
5.2.4 积极提升养老服务水准 | 第44-45页 |
5.3 社会大众积极参与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