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2-13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4-20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2.2.1 海湾生态环境资源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2.2.2 生态环境资源时空变化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2.2.3 景观生态学在海湾生态环境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 第18-19页 |
2.3 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9-20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30页 |
3.1 宁波社会经济条件 | 第21页 |
3.2 宁波海湾区域概况 | 第21-24页 |
3.2.1 气候状况 | 第22页 |
3.2.2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3.2.3 水文条件 | 第22页 |
3.2.4 岸线特征 | 第22页 |
3.2.5 沿岸滩涂资源 | 第22-24页 |
3.3 研究区各海湾系统自然地理背景与特征 | 第24-25页 |
3.3.1 宁波——舟山港自然地理背景与特征 | 第24页 |
3.3.2 三门湾自然地理背景与特征 | 第24页 |
3.3.3 象山港自然地理背景与特征 | 第24页 |
3.3.4 大目湾沿岸自然地理背景与特征 | 第24-25页 |
3.4 宁波海湾区域概况 | 第25-30页 |
3.4.1 数据源 | 第25页 |
3.4.2 遥感图像处理 | 第25-26页 |
3.4.3 遥感图像解译 | 第26-30页 |
4 宁波海湾生态环境资源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 第30-57页 |
4.1 宁波海湾生态环境资源概况 | 第30-31页 |
4.2 海岸线以内陆域缓冲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31-34页 |
4.2.1 耕地绿地 | 第33页 |
4.2.2 建设用地 | 第33页 |
4.2.3 盐田、水产养殖区 | 第33-34页 |
4.2.4 林地、裸地 | 第34页 |
4.3 海岸线外围区域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4.3.1 海岸线变化 | 第34-36页 |
4.3.2 滩涂用地时空变化分析 | 第36页 |
4.4 海湾系统变化 | 第36-43页 |
4.5 重点区域动态时空变化特征 | 第43-53页 |
4.6 研究区景观特征分析 | 第53-57页 |
5 宁波海湾生态环境资源时空变化驱动机制 | 第57-61页 |
5.1 自然驱动力 | 第57-59页 |
5.1.1 自然地理区位 | 第57-58页 |
5.1.2 水文气象 | 第58页 |
5.1.3 泥沙与沉积 | 第58-59页 |
5.2 社会经济驱动力宏观分析 | 第59-61页 |
5.2.1 政策导向 | 第59页 |
5.2.2 经济利益 | 第59-60页 |
5.2.3 区位因素 | 第60页 |
5.2.4 人口压力 | 第60页 |
5.2.5 其他要素 | 第60-61页 |
6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61-64页 |
6.1 宁波海湾滩涂发展区域差异显著 | 第61页 |
6.2 研究区资源要素利用类间时空变化差别较大 | 第61页 |
6.3 生态环境资源要素演变以少数类型为主 | 第61-62页 |
6.4 对策建议 | 第62-64页 |
6.4.1 完善海岸带滩涂管理机构职能 | 第62页 |
6.4.2 加强滩涂区域的宏观动态监测 | 第62-63页 |
6.4.3 依法实行严格的论证审批制度 | 第63页 |
6.4.4 加强滩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