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蝴蝶妈妈”的美丽家园--贵州苗族民间文学生态意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6-8页 |
第一章 贵州苗族民间文学的自然生态之维 | 第8-33页 |
第一节 “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人与自然一体观 | 第8-12页 |
一、 “雾起万物”:自然起源观 | 第9-10页 |
二、 “蝴蝶生人”:人类起源观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万物有灵”:原始自然崇拜 | 第12-33页 |
一、 动物图腾 | 第12-22页 |
二、 人与自然的共融:自然神话 | 第22-31页 |
三、 皈依自然:幻想的月宫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贵州苗族民间文学的社会生态观 | 第33-60页 |
第一节 苗族民间文学中的社会生态意识 | 第34-44页 |
一、 “万物一齐”:苗族平等观 | 第35-38页 |
二、 “患难与共”的和谐生态关系 | 第38-39页 |
三、 “一窝难容许多鸟”:人口危机及发展意识 | 第39-43页 |
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议榔:生态保护的制度砝码 | 第44-51页 |
一、 “议榔”之释义 | 第45-46页 |
二、 “议榔”对于树木之保护 | 第46-49页 |
三、 “议榔”关于动物之保护 | 第49-51页 |
第三节 苗族民间谚语格言中的生态伦理教化意识 | 第51-60页 |
一、 “没有暖风不暖,没有北风不冷” | 第52-54页 |
二、 “寒冬不冻勤织女,荒年不饿苦耕郎。” | 第54-55页 |
三、 “成由勤俭破由奢” | 第55-57页 |
四、 “不念生身情,也念养育恩” | 第57-60页 |
第三章 贵州苗族民间文学的精神生态之维和现代审视 | 第60-76页 |
第一节 自然“复魅”:苗族神话作为一种精神指引 | 第60-66页 |
一、 “魅”: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言说方式 | 第61-62页 |
二、 “岩妈”与“神树”:一种神性的护佑 | 第62-64页 |
三、 大地之歌:一座需要探寻的神秘园 | 第64-66页 |
第二节 家园回望:苗族初民的精神皈依之旅 | 第66-73页 |
一、 迁徙:家园遗失的历史之源 | 第66-67页 |
二、 回望:苗族先民对家园的依恋 | 第67-70页 |
三、 感怀:生命之旅的最后眷恋 | 第70-73页 |
第三节 苗族民间文学的现代审视 | 第73-76页 |
一、 “理性乃是王道”:现代性之危机 | 第73-74页 |
二、 “重整破碎的家园”:文学艺术作为拯救之路 | 第74-75页 |
三、 “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心中有诸神 | 第75-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