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论文--青年工作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次第6-8页
1 前言第8-14页
    1.1 选题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对当前研究的整体评述第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4 创新点第13-14页
2 相关概念第14-16页
    2.1 留守儿童第14-15页
    2.2 道德教育第15-16页
3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现状第16-26页
    3.1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现状调查第16-20页
        3.1.1 调查目的第16页
        3.1.2 调查对象第16页
        3.1.3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16页
        3.1.4 调查结果第16-20页
    3.2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具有的优势第20-22页
        3.2.1 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高于非留守儿童第21页
        3.2.2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关系整体良好第21-22页
    3.3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存在的问题第22-26页
        3.3.1 道德认识模糊第22-23页
        3.3.2 道德情感缺失第23-24页
        3.3.3 道德意志薄弱第24页
        3.3.4 道德行为失范第24-26页
4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6-39页
    4.1 家庭教育缺位第26-32页
        4.1.1 亲情缺失第26-29页
        4.1.2 榜样作用丧失第29-30页
        4.1.3 有效监护能力的缺乏第30-32页
    4.2 学校德育乏力第32-35页
        4.2.1 学校干预能力有限第32-33页
        4.2.2 学校管理力不从心且存在盲区第33页
        4.2.3 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第33-35页
    4.3 社会条件限制第35-39页
        4.3.1 保障农民工经济地位的制度缺乏第36页
        4.3.2 教育体制的阻碍第36-37页
        4.3.3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阻碍第37-39页
5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对策第39-47页
    5.1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第39-42页
        5.1.1 注重情感交流第39-40页
        5.1.2 唤起父母的责任第40-42页
        5.1.3 加强监护人的德育意识第42页
    5.2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中坚作用第42-44页
        5.2.1 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第42-43页
        5.2.2 关爱留守儿童第43-44页
    5.3 创设良好的社会条件第44-47页
        5.3.1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第44-45页
        5.3.2 推进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制度建设第45-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第53-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流动背景下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研究
下一篇: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争论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