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风力发电与抽水蓄能技术相关理论 | 第15-28页 |
2.1 风力发电场 | 第15-18页 |
2.1.1 风力发电原理 | 第15-16页 |
2.1.2 风电机的空气动力特征 | 第16-17页 |
2.1.3 风电场及并网运行 | 第17-18页 |
2.2 抽水蓄能电站 | 第18-23页 |
2.2.1 抽水蓄能电站的产生及发展 | 第18页 |
2.2.2 抽水蓄能电站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3 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方式和分类 | 第19-21页 |
2.2.4 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方式及其功能 | 第21-23页 |
2.3 风力发电的局限性 | 第23-26页 |
2.3.1 风电并网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2.3.2 政策机制的不匹配 | 第24-25页 |
2.3.3 各方协调的角色缺失 | 第25-26页 |
2.4 风力发电与抽水蓄能联合建设系统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风电开发与抽水蓄能电站联合建设分析 | 第28-41页 |
3.1 中国风电资源及开发现状 | 第28-29页 |
3.2 加快风电开发建设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3.2.1 中国能源保障能力的客观要求 | 第29页 |
3.2.2 实现中国承诺的要求 | 第29-30页 |
3.2.3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 第30页 |
3.3 风电开发与抽水蓄能电站联合建设的必要性 | 第30-38页 |
3.3.1 间歇性风力发电配置储能装置的需要 | 第30-34页 |
3.3.2 系统调峰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 | 第34-36页 |
3.3.3 满足系统运行经济性的需要 | 第36-38页 |
3.3.4 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38页 |
3.4 风蓄互补运行的可行性合理性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艾比湖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方案 | 第41-50页 |
4.1 艾比湖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简介 | 第41页 |
4.2 艾比湖“多能互补”方案 | 第41-46页 |
4.2.1 艾比湖风区风能资源(阿拉山口风区) | 第42页 |
4.2.2 抽水蓄能电站选址 | 第42-44页 |
4.2.3 精河流域水电规划 | 第44-45页 |
4.2.4 接入系统设想 | 第45-46页 |
4.3 艾比湖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建设方案的经济性初步判断 | 第46-47页 |
4.4 提高艾比湖“多能互补”建设基地综合效益的对策建议 | 第47-48页 |
4.4.1 强化建设基地的可靠性管理 | 第47页 |
4.4.2 采取合理的投资和经营模式 | 第47-48页 |
4.4.3 促进建设基地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48页 |
4.4.4 加强环境保护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 第48页 |
4.5 艾比湖多能互补工程研究有关结论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