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地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实证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1.3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1.4 研究流程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文献探讨 | 第14-28页 |
| 2.1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 | 第14-20页 |
| 2.1.1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概念 | 第15-18页 |
| 2.1.2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的测量 | 第18页 |
| 2.1.3 个人与组织适配度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 2.2 组织承诺 | 第20-23页 |
| 2.2.1 组织承诺的概念 | 第20-21页 |
| 2.2.2 组织承诺的测量 | 第21页 |
| 2.2.3 组织承诺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 2.3 工作倦怠 | 第23-28页 |
| 2.3.1 工作倦怠的概念 | 第23页 |
| 2.3.2 工作倦怠的测量 | 第23-24页 |
| 2.3.3 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28-33页 |
| 3.1 研究模型 | 第28页 |
| 3.2 研究假设 | 第28-31页 |
| 3.2.1 个人与组织政策适配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 | 第28页 |
| 3.2.2 个人与同事适配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 | 第28-29页 |
| 3.2.3 个人与工作适配度和组织承诺的关系 | 第29页 |
| 3.2.4 个人与组织政策适配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29-30页 |
| 3.2.5 个人与同事的适配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30页 |
| 3.2.6 个人与工作的适配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30页 |
| 3.2.7 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的关系 | 第30-31页 |
| 3.3 研究工具 | 第31页 |
| 3.4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33-42页 |
| 4.1 研究样本特性描述 | 第33-34页 |
| 4.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 4.3 信度分析 | 第36-37页 |
| 4.4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 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38-4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6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 5.2 管理建议 | 第43-45页 |
| 5.3 研究局限性与后续研究建议 | 第45-46页 |
| 5.3.1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5页 |
| 5.3.2 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录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