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3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2.2 技术路线图 | 第12页 |
1.3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理论 | 第14-24页 |
2.1 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研究 | 第14-18页 |
2.1.1 产业链分工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2.1.2 产业分工下的全球生产网络 | 第15-16页 |
2.1.3 全球生产网络下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 第16-17页 |
2.1.4 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产业嵌入 | 第17-18页 |
2.2 区域产业产品发展的选择 | 第18-20页 |
2.3 要素禀赋结构对产业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1 要素禀赋结构论 | 第20页 |
2.3.2 要素禀赋结构对产业的影响 | 第20-21页 |
2.4 空间计量回归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2.4.1 常用的空间计量模型 | 第21-22页 |
2.4.2 空间计量权重矩阵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基于经济收敛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差异——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例 | 第24-42页 |
3.1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构想 | 第24-25页 |
3.2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要素禀赋结构空间分布现状 | 第25-35页 |
3.2.1 产业发展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26-28页 |
3.2.2 区域产业要素禀赋结构现状 | 第28-30页 |
3.2.3 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0-35页 |
3.3 我国高技术产业收敛的基本模型与数据 | 第35-40页 |
3.3.1 收敛模型 | 第35-36页 |
3.3.2 数据来源 | 第36-37页 |
3.3.3 空间常系数模型选择 | 第37-38页 |
3.3.4 高技术产业收敛检验 | 第38-40页 |
3.4 结果分析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要素禀赋结构与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 第42-57页 |
4.1 模型设定与变量描述 | 第42-46页 |
4.1.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42-45页 |
4.1.2 变量描述 | 第45-46页 |
4.2 权重矩阵的选择 | 第46-48页 |
4.3 实证结果 | 第48-53页 |
4.3.1 空间常系数模型 | 第48-49页 |
4.3.2 空间变系数模型 | 第49-53页 |
4.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3-56页 |
4.4.1 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4.4.2 结果讨论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