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制冷工程论文--制冷机械和设备论文--制冷设备论文--空调器论文

空调用自复叠系统的模拟计算及其高压侧配管应力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表第8-9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除湿技术的发展现状第9-15页
        1.1.1 空气除湿方式的进展状况第10-13页
        1.1.2 空调除湿技术的节能研究第13-15页
    1.2 自复叠系统在制冷循环中研究进程第15-18页
        1.2.1 国外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进程第15-17页
        1.2.2 国内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进程第17-18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自复叠空调系统理论基础第19-31页
    2.1 非共沸混合工质节能机理第19-20页
    2.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特性分析与选择第20-25页
        2.2.1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特性分析第20-22页
        2.2.2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选择与评价标准第22-25页
        2.2.3 空调系统混合制冷剂的选择第25页
    2.3 制冷系统中气液相平衡的理论分析第25-29页
        2.3.1 混合工质热物性计算状态方程第25-26页
        2.3.2 混合工质余函数方程及焓熵计算式第26-27页
        2.3.3 混合工质混合法则第27页
        2.3.4 制冷系统气液相平衡计算公式第27-29页
    2.4 混合工质的温度滑移特性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自复叠空调系统的热力计算及其理论分析第31-43页
    3.1 自复叠空调系统简介第31-33页
        3.1.1 自复叠空调系统原理第31页
        3.1.2 自复叠空调系统循环流程第31-33页
    3.2 空气处理方案第33-34页
    3.3 制冷循环各部件工作参数的确定第34-38页
        3.3.1 制冷系统冷凝器的冷凝温度第34-35页
        3.3.2 制冷系统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分析第35页
        3.3.3 制冷压缩机吸气温度分析第35页
        3.3.4 制冷系统两个蒸发器冷量分配第35-36页
        3.3.5 制冷循环中浓度和干度第36-37页
        3.3.6 循环系统中两组分溶液绝热混合的热力计算第37-38页
    3.4 自复叠空调系统模拟计算第38-40页
        3.4.1 模拟计算条件分析第38页
        3.4.2 模拟计算流程设计第38-39页
        3.4.3 自复叠空调系统在不同浓度下的性能系数计算第39-40页
    3.5 环系统各个状态点的计算第40-42页
    3.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制冷系统部件匹配第43-55页
    4.1 压缩机选型第43-45页
        4.1.1 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状态参数第43-44页
        4.1.2 压缩机的热力计算第44-45页
    4.2 冷凝器内传热过程分析计算和风机的选型第45-50页
        4.2.1 翅片管簇结构参数选择及其计算第45-48页
        4.2.2 风冷式冷凝器传热系数 Kof的计算及其选型第48-49页
        4.2.3 空冷式冷凝器风机的选取第49-50页
    4.3 蒸发器的设计计算及其选型第50-54页
        4.3.1 蒸发器管簇排列结构参数设置第51页
        4.3.2 蒸发器传热系数的计算及其选型第51-54页
    4.4 节流阀和气液分离器的选配第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自复叠空调系统配管应力分析第55-64页
    5.1 配管应力试验与分析第55-58页
    5.2 管系 CAE 分析第58-63页
    5.3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冗余直线驱动机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伊乐藻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效用和生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