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贪污贿赂罪论文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定性研究

内容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4-15页
第一章 我国贪污罪共同犯罪的规定及其特点第15-22页
    一、 贪污罪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第15-16页
        (一) 贪污罪共同犯罪规定的沿革第15页
        (二) 现行刑法关于贪污罪共同犯罪的规定第15-16页
    二、 贪污罪的共犯类型第16-18页
        (一) 纯正身份共同正犯第17页
        (二) 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第17页
        (三) 身份犯与特别身份犯第17-18页
    三、 贪污罪共同犯罪规定的特点第18-21页
        (一) 犯罪主体混杂第18-19页
        (二) 身份与共犯的关系更为复杂第19-20页
        (三) “伙同贪污,以共犯论”的规范含义有待厘清第20-21页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定性的观点评析第22-28页
    一、 认定共同贪污犯罪性质的诸种观点第22-25页
        (一) 主犯决定说第22页
        (二) 身份犯说第22页
        (三) 为主的职权行为决定说第22-23页
        (四) 想象竞合说第23-24页
        (五) 义务重要者正犯说第24页
        (六) 分别定罪说第24-25页
    二、 观点评析第25-28页
第三章 域外共同贪污犯罪的立法例和理论观点考察第28-37页
    一、 域外贪污罪共同犯罪的立法第28-31页
        (一) 日本刑法的规定第28-29页
        (二) 德国刑法的规定第29页
        (三) 台湾地区“刑法”的规定第29-31页
    二、 共同贪污行为定性的见解第31-33页
        (一) 日本理论界的观点第31-32页
        (二) 德国理论界的观点第32-33页
        (三) 台湾地区理论界的观点第33页
    三、 域外的立法和理论见解的启示第33-37页
        (一) 以法益分类为基础确定犯罪性质第33-34页
        (二) 贪污罪主体范围的扩张趋势第34-35页
        (三) 混合主体的身份因素淡化第35-37页
第四章 我国共同贪污犯罪定性的反思与建议第37-48页
    一、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犯罪定性的应然视角第37-40页
        (一) 以刑法的基本原则为界限第37-38页
        (二) 秉持合理的刑法解释立场第38-40页
    二、 以公共财产作为贪污罪的侵害对象第40-43页
        (一) 确立贪污罪的法益:财产属性而非职务属性第40-41页
        (二) 扩张贪污罪的身份范围第41-43页
        (三) 将身份因素作为量刑情节第43页
    三、 以正犯作为共同贪污的主犯第43-45页
        (一) 正犯作为主犯具有充分的法理根据第43-44页
        (二) 正犯作为主犯可以举轻以明重第44页
        (三) 以正犯为主犯符合刑法 382 条的规定第44-45页
    四、 贪污罪罪名体系的理顺第45-48页
        (一) 梳理贪污罪的罪名体系第45-46页
        (二) 以法益作为行为性质的分类依据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受贿罪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析量刑规范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