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古建筑木构架静动力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古建筑木结构的加固 | 第11-15页 |
1.2.1 古建筑木构架加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藏式古建筑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2 古建筑木构架的加固材料 | 第17-27页 |
2.1 建筑木材 | 第17-20页 |
2.1.1 木材的物理属性 | 第17-18页 |
2.1.2 木材的力学性质 | 第18-20页 |
2.2 传统加固木构件的方式 | 第20-22页 |
2.2.1 柱等受压构件的修缮加固方法 | 第20页 |
2.2.2 榫卯连接的修缮加固方法 | 第20-21页 |
2.2.3 檩、梁、枋等受弯构件的修缮加固方法 | 第21页 |
2.2.4 传统加固方式的不足 | 第21-22页 |
2.3 新型加固材料—碳纤维布 | 第22-27页 |
2.3.1 工程常用材料简介 | 第22页 |
2.3.2 CFRP 及其组成 | 第22-23页 |
2.3.3 CFRP 布优点 | 第23-24页 |
2.3.4 CFRP 材料的缺点 | 第24-25页 |
2.3.5 CFRP 布加固木结构施工工艺 | 第25-27页 |
3 藏式古建筑木构架的结构形式及残损机理 | 第27-41页 |
3.1 藏式建筑概述 | 第27-31页 |
3.1.1 藏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 第27-29页 |
3.1.2 藏式建筑的主要特征 | 第29-30页 |
3.1.3 藏式建筑的分类 | 第30-31页 |
3.2 藏式古建筑的结构 | 第31-36页 |
3.2.1 藏式建筑的建造材料 | 第31页 |
3.2.2 典型藏式建筑主体结构构造特点 | 第31-34页 |
3.2.3 传统古建筑木构架的基本类型 | 第34-36页 |
3.3 藏式古建筑结构残损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36-38页 |
3.3.1 藏式木结构的残损 | 第36页 |
3.3.2 木材材质缺陷的不利影响 | 第36-37页 |
3.3.3 结构自身构造对残损的不利影响 | 第37-38页 |
3.3.5 长期复杂外力的作用对残损的不利影响 | 第38页 |
3.4 典型藏式木构架残损及主要变形特征 | 第38-41页 |
3.4.1 梁的过度下挠 | 第38-39页 |
3.4.2 雀替的歪闪 | 第39-40页 |
3.4.3 构件的扭转 | 第40-41页 |
4 藏式木构件有限元模型及动力分析 | 第41-57页 |
4.1 木结构的本构关系 | 第41-44页 |
4.1.1 木材的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 | 第41-42页 |
4.1.2 木结构的本构关系 | 第42-44页 |
4.2 有限元软件综述 | 第44-45页 |
4.2.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思想 | 第44-45页 |
4.2.2 Midas FEA 中的静接触 | 第45页 |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5-49页 |
4.3.1 模型分析 | 第45-47页 |
4.3.2 材料属性 | 第47页 |
4.3.3 模型几何尺寸 | 第47-48页 |
4.3.4 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4 模态分析及结果 | 第49-52页 |
4.4.1 模态分析理论 | 第49-50页 |
4.4.2 模态分析 | 第50-52页 |
4.5 时程分析及结果 | 第52-56页 |
4.5.1 时程分析基本思想 | 第52页 |
4.5.2 地震波的选择 | 第52-53页 |
4.5.3 结构分析 | 第53-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藏式木构架梁加固方法研究 | 第57-70页 |
5.1 CFRP 加固木构架梁静力作用下的分析 | 第57-63页 |
5.2 钢板加固木构架梁静力作用下的分析 | 第63-67页 |
5.3 CFRP 布与钢板加固木梁固的对比分析 | 第67-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6.1 结论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