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引言 | 第9页 |
·多变量PID参数整定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PID参数整定产品现状 | 第1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第2章 模型辨识方法的研究 | 第12-23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多变量系统辨识的发展状况 | 第13页 |
·多变量系统辨识方法 | 第13-20页 |
·开环阶跃测试 | 第14-15页 |
·闭环阶跃测试 | 第15-17页 |
·基于频域的模型辨识算法 | 第17-20页 |
·信号分解 | 第17页 |
·递归求解 | 第17-19页 |
·模型参数的辨识 | 第19-20页 |
·算法仿真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多变量PID参数整定的研究 | 第23-39页 |
·引言 | 第23页 |
·PID控制器概况 | 第23-27页 |
·PID控制器的发展过程 | 第23-24页 |
·PID控制原理 | 第24页 |
·PID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24-25页 |
·PID控制算法 | 第25-27页 |
·常用PID参数整定方法 | 第27-29页 |
·ZN整定法 | 第27-28页 |
·ISTE最优设定方法 | 第28页 |
·Cohen-Coon整定法 | 第28-29页 |
·幅值相位欲度法 | 第29页 |
·多变量参数整定方法的研究 | 第29-36页 |
·试凑-误差法 | 第30页 |
·最优化方法 | 第30页 |
·基于解耦控制方法的参数整定 | 第30-31页 |
·多变量内模PID参数整定 | 第31-33页 |
·RGA失调因子法 | 第33-36页 |
·相对增益序列(RGA) | 第33-34页 |
·RGA的性质 | 第34页 |
·RGA矩阵的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RGA失调因子法 | 第35-36页 |
·仿真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变量便携式PID参数整定仪的实现 | 第39-54页 |
·PID参数整定仪的工作原理 | 第39页 |
·PID参数整定仪的功能分析 | 第39-40页 |
·PID参数整定仪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40-45页 |
·核心控制单元MSP430F169简介 | 第41-43页 |
·显示模块 | 第43页 |
·键盘模块 | 第43-44页 |
·电源管理 | 第44页 |
·输入模块 | 第44-45页 |
·PCB制图 | 第45页 |
·PID参数整定仪的软件设计 | 第45-52页 |
·PID参数整定仪的软件开发环境 | 第45-46页 |
·PID参数整定仪的主要程序模块 | 第46-48页 |
·PID参数整定仪的总体工作流程 | 第48页 |
·键盘扫描 | 第48-49页 |
·A/D采样 | 第49-50页 |
·模型辨识流程 | 第50-51页 |
·参数整定流程 | 第51-52页 |
·PID自整定装置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54-56页 |
·本文总结 | 第54页 |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便携式PID参数整定仪的硬件电路图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