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第2章 鼠伤寒沙门菌 spvB 基因缺陷变异株的构建 | 第15-36页 |
2.1 材料 | 第15-18页 |
2.1.1 菌株、质粒 | 第15-16页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16页 |
2.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第16-18页 |
2.2 方法 | 第18-27页 |
2.2.1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2.2 PCR 引物设计 | 第19页 |
2.2.3 spvB 基因缺陷同源性核苷酸片段的克隆 | 第19-25页 |
2.2.4 重组自杀质粒 pCVD-ΔspvB 的构建、转化及鉴定 | 第25-26页 |
2.2.5 鼠伤寒沙门氏菌 spvB 基因缺陷变异株的构建及鉴定 | 第26-27页 |
2.3 结果 | 第27-34页 |
2.3.1 PCR 扩增 spvB 基因上、下游片段 | 第27-28页 |
2.3.2 重组质粒 pMD-ΔspvB 的克隆及鉴定 | 第28-29页 |
2.3.3 重组自杀质粒 pCVD-ΔspvB 的克隆及鉴定 | 第29-30页 |
2.3.4 鼠伤寒沙门菌 spvB 基因缺陷变异株的制备及鉴定 | 第30-31页 |
2.3.5 测序结果及分析 | 第31-34页 |
2.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3章 鼠伤寒沙门菌 spvC 基因缺陷变异株的构建 | 第36-46页 |
3.1 材料 | 第36页 |
3.2 方法 | 第36-38页 |
3.2.1 技术路线 | 第36页 |
3.2.2 PCR 引物设计 | 第36页 |
3.2.3 spvC 基因缺陷同源性核苷酸片段的克隆 | 第36-37页 |
3.2.4 重组自杀质粒 pCVD-ΔspvC 的构建、转化及鉴定 | 第37页 |
3.2.5 鼠伤寒沙门氏菌 spvB 基因缺陷变异株的构建及鉴定 | 第37-38页 |
3.3 结果 | 第38-44页 |
3.3.1 PCR 扩增 spvC 基因上、下游片段 | 第38页 |
3.3.2 重组质粒 pMD-ΔspvC 的克隆及鉴定 | 第38-39页 |
3.3.3 重组自杀质粒 pCVD-ΔspvC 的克隆及鉴定 | 第39-40页 |
3.3.4 鼠伤寒沙门菌 spvC 基因突变株的制备及鉴定 | 第40-41页 |
3.3.5 测序结果及分析 | 第41-44页 |
3.4 讨论 | 第44-46页 |
第4章 鼠伤寒沙门菌 spvB、spvC 基因缺陷株生长特性的测定 | 第46-53页 |
4.1 材料 | 第46-47页 |
4.1.1 菌株 | 第46页 |
4.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6页 |
4.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第46-47页 |
4.2 方法 | 第47-48页 |
4.2.1 鼠伤寒沙门菌 spvB、spvC 基因缺陷株遗传稳定性测定 | 第47页 |
4.2.2 鼠伤寒沙门菌 spvB、spvC 基因缺陷株的生长特性鉴定 | 第47页 |
4.2.3 酸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检测 | 第47-48页 |
4.2.4 统计学分析 | 第48页 |
4.3 结果 | 第48-51页 |
4.3.1 spvB、spvC 基因缺陷变异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48-49页 |
4.3.2 spvB、spvC 基因缺陷株及野生株的生长特性鉴定 | 第49-50页 |
4.3.3 spvB、spvC 基因缺陷株及野生株酸性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检测 | 第50-51页 |
4.4 讨论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3-54页 |
5.1 结论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
本课题所获的基金资助 | 第60-61页 |
综述 | 第6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