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4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8页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1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激励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第20-25页
    2.1 激励和激励机制第20-21页
        2.1.1 激励第20页
        2.1.2 激励机制第20-21页
    2.2 激励理论第21-23页
        2.2.1 典型的激励理论第21-23页
        2.2.2 ERG 理论第23页
    2.3 激励维度第23-25页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5-30页
    3.1 大学生村官现有的激励措施第25-26页
        3.1.1 物质激励第25页
        3.1.2 晋升激励第25-26页
        3.1.3 发展激励第26页
    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在激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3.2.1 角色模糊,定位不准第26页
        3.2.2 职责分工不明确第26-27页
        3.2.3 工资水平过低第27页
        3.2.4 选聘机制的漏洞第27页
        3.2.5 退出机制的不健全第27页
    3.3 大学生村官激励因素分析第27-30页
        3.3.1 主观因素第28页
        3.3.2 客观因素第28-30页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因素实证分析第30-39页
    4.1 广西桂林地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概况第30-31页
    4.2 变量提取与筛选第31-32页
        4.2.1 自变量的选取第31页
        4.2.2 因变量的选取第31页
        4.2.3 基本假设第31-32页
    4.3 实证分析及结果第32-38页
        4.3.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第32-33页
        4.3.2 实证分析第33-38页
    4.4 小结第38-39页
第五章 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构建第39-45页
    5.1 激励机制的构建原则第39-40页
        5.1.1 公平性第39页
        5.1.2 有效性第39页
        5.1.3 竞争性第39-40页
    5.2 激励机制的构建思路第40页
    5.3 激励机制构建第40-43页
        5.3.1 保障机制第41页
        5.3.2 工薪机制第41-42页
        5.3.3 考核-晋升机制第42-43页
        5.3.4 培养机制第43页
        5.3.5 选聘机制与退出机制第43页
    5.4 构建激励机制中需要考量的问题第43-45页
        5.4.1 可行性问题第43-44页
        5.4.2 适度性问题第44-4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第45-47页
    6.1 结论第45页
    6.2 建议第45-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作者简介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技术侦查法律规制
下一篇:农民主位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以陕西部分村落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