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大众传播论文

作为表征的网络名人现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一、 绪论第10-14页
 (一) 选题缘由第10-11页
 (二) 文献综述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 创新之处第13-14页
二、 网络名人的概念、发展阶段及特点第14-24页
 (一) “网络名人”的概念界定第14-17页
  1. 概念界定第14-16页
  2. 不采用“网络红人”这一名词的缘由第16页
  3. 与传统名人的区别第16-17页
 (二) 网络名人的发展阶段第17-21页
  1. 1998 年至 2011 年的网络名人分析第17-20页
  2. 发展阶段划分第20-21页
  3. 与传统名人的对接第21页
 (三) 网络名人的特点第21-24页
三、 网络名人现象的内在动因第24-40页
 (一) 网络名人现象的娱乐因素分析第24-26页
  1. 颠覆第24页
  2. 拼贴第24-25页
  3. 冲突第25-26页
  4. 去神秘化第26页
 (二) 受众需求的转变分析第26-33页
  1. 性别第27页
  2. 年龄第27-28页
  3. 受教育程度第28-30页
  4. 网民心理分析第30-31页
  5. 受众需求的转变第31-33页
 (三) 网络媒介分析第33-34页
  1. 网络是网络名人生存的土壤第33页
  2. 媒介利益的争夺使网络名人从网络“走出来”第33-34页
 (四) 社会文化语境分析第34-40页
  1. 时代主题的转变第34-35页
  2. 消费主义时代的到来第35-36页
  3. 大众文化的突起第36-40页
四、 对于网络名人现象的思考第40-46页
 (一) 积极意义第40-41页
  1. 弱势群体的“精神寄托”或“泄气阀”第40-41页
  2. 文化多元化的一个体现第41页
 (二) 负面问题第41-46页
  1. 对青少年思想的毒害第42页
  2. 媒体的责任缺失,易出现网络暴力第42-46页
结语第46-48页
注释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网络微博的兴起及社会意义
下一篇:我国省级卫视标识文化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