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的政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国外公共艺术起源和发展第9-10页
        1.1.2 国内视觉空间公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综述第12-18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8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18-20页
        1.4.1 研究对象第18页
        1.4.2 研究内容第18页
        1.4.3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4 研究框架第19-20页
第2章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发展历程以及现状第20-28页
    2.1 视觉空间公共艺术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公共艺术的概念第20页
        2.1.2 视觉空间公共艺术的概念第20-21页
    2.2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发展历程第21-23页
        2.2.1 八十年代的兴起时期第21页
        2.2.2 九十年代的探索时期第21-22页
        2.2.3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时期第22-23页
    2.3 中国当前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的现状分析第23-28页
        2.3.1 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的成果第23-25页
        2.3.2 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5-28页
第3章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政策的作用及其需求第28-35页
    3.1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政策的作用第28-30页
        3.1.1 有利于调整多元的利益关系第28-29页
        3.1.2 有利于配置合理有效的资源第29页
        3.1.3 有利于规范制度体系建设第29-30页
    3.2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的政策需求第30-35页
        3.2.1 群众的诉求第31页
        3.2.2 艺术家的诉求第31-32页
        3.2.3 政府的诉求第32-33页
        3.2.4 非政府组织的诉求第33-35页
第4章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政策的分析第35-43页
    4.1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的范围和主体第35-38页
        4.1.1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的范围第35-36页
        4.1.2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的主体第36-38页
    4.2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的原则第38-39页
    4.3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的内容第39-40页
        4.3.1 视觉空间公共艺术的范畴第39-40页
        4.3.2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的目标第40页
    4.4 影响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制定的因素第40-43页
        4.4.1 民主决策的方式第40-41页
        4.4.2 公众的文化素质第41页
        4.4.3 艺术家的政治修为第41-43页
第5章 中国视觉空间公共艺术建设政策的建议第43-50页
    5.1 加强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财税政策第43-45页
        5.1.1 资金来源第43页
        5.1.2 政策建议第43-45页
    5.2 鼓励多方参与采取多元化信息沟通的决策政策第45-46页
        5.2.1 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第45-46页
        5.2.2 采取多元化信息沟通方式第46页
    5.3 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发展维护机制的管理政策第46-48页
        5.3.1 建立公共艺术委员会第46-47页
        5.3.2 确保艺术家在公共艺术建设中的重要角色第47页
        5.3.3 建立规划和发展控制机制第47页
        5.3.4 建立公共艺术建设维护机制第47-48页
    5.4 加强信息公开明确监督主体标准的监督政策第48-49页
        5.4.1 明确信息公开透明的要求第48页
        5.4.2 明确社会监督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第48页
        5.4.3 定期对政府委托的机构和组织进行评估第48-49页
    5.5 实施新课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教育政策第49-50页
        5.5.1 实施公共艺术新课程改革第49页
        5.5.2 营造公共艺术发展良好环境第49-5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6.1 结论第50-51页
    6.2 展望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围城》中文化性转喻的英译研究
下一篇:论大学生艺术修养的缺失及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