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调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用于气体的高效捕集与利用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8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利用离子液体进行气体捕集与转化的常用策略第15-30页
        1.2.1 酸碱作用第15-22页
        1.2.2 负电荷强化第22-24页
        1.2.3 吸电子基削弱第24-26页
        1.2.4 两性分子吸收第26-30页
    1.3 小结与选题思路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38页
第二章 调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实现低浓度SO_2的高效捕集第38-58页
    2.1 研究现状与立题意义第38-40页
        2.1.1 研究现状第38-39页
        2.1.2 立题意义第39-40页
    2.2 实验部分第40-44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0页
        2.2.2 离子液体合成第40-41页
        2.2.3 SO_2的吸收和脱附实验第41页
        2.2.4 DFT计算方法第41页
        2.2.5 离子液体吸收SO_2前后的结构表征第41-44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2.3.1 不同阴离子对SO_2吸收的影响第44-45页
        2.3.2 SO_2吸收和脱附效果和吸收焓的关系第45-47页
        2.3.3 SO_2吸收的热力学分析第47-49页
        2.3.4 阳离子对计算焓的影响第49-52页
    2.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第三章 调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实现一氧化氮的高效捕集第58-78页
    3.1 研究现状与立题意义第58-60页
        3.1.1 研究现状第58-59页
        3.1.2 立题意义第59-60页
    3.2 实验部分第60-62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0页
        3.2.2 离子液体的合成第60-61页
        3.2.3 NO的吸收和脱附实验第61页
        3.2.4 DFT计算方法第61-62页
        3.2.5 离子液体的结构表征第62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2-71页
        3.3.1 量化计算模拟第62-63页
        3.3.2 NO吸收实验第63-64页
        3.3.3 NO脱附的研究第64-66页
        3.3.4 NO吸收机理的研究第66-71页
    3.4 本章小结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第四章 调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碱性实现CO_2的高效转化第78-106页
    4.1 研究现状与立题意义第78-87页
        4.1.1 研究现状第78-86页
        4.1.2 立题意义第86-87页
    4.2 实验部分第87-90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87页
        4.2.2 CO_2转化实验操作步骤第87-88页
        4.2.3 DFT计算方法第88页
        4.2.4 离子液体以及产物的结构表征第88-90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0-100页
        4.3.1 催化剂的筛选第90页
        4.3.2 助催化剂碱性对反应的影响第90-93页
        4.3.3 反应条件的筛选第93页
        4.3.4 反应机理的讨论第93-99页
        4.3.5 催化剂实用性研究第99-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6页
第五章 调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实现CO_2和环氧化物的高效共聚第106-126页
    5.1 研究现状与立题意义第106-109页
        5.1.1 研究现状第106-109页
        5.1.2 立题意义第109页
    5.2 实验部分第109-113页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09-110页
        5.2.2 催化剂的合成第110页
        5.2.3 CO_2与环氧化物交替共聚实验第110页
        5.2.4 DFT计算方法第110-111页
        5.2.5 催化剂及产物结构表征第111-113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13-119页
        5.3.1 CO_2与环氧丙烷(PO)的聚合反应第113-115页
        5.3.2 助催化剂作用的研究第115-117页
        5.3.3 氧化苯乙烯(SO)与CO_2的聚合反应第117-118页
        5.3.4 乙烯基环氧乙烷(VIO)与CO_2的聚合反应第118-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6页
第六章 调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实现CO_2助催化的3(2H)-呋喃酮的高效合成第126-158页
    6.1 研究现状与立题意义第126-133页
        6.1.1 研究现状第126-133页
        6.1.2 立题意义第133页
    6.2 实验部分第133-141页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33-134页
        6.2.2 原料的合成方法第134页
        6.2.3 合成3(2H)-呋喃酮的实验操作步骤第134-135页
        6.2.4 DFT计算方法第135页
        6.2.5 原料及产物的结构表征第135-141页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41-150页
        6.3.1 DFT计算预测第141-142页
        6.3.2 通过实验对预测结果验证第142-144页
        6.3.3 反应条件的筛选第144-145页
        6.3.4 阳离子碱性对反应影响的研究第145-147页
        6.3.5 反应机理分析第147-149页
        6.3.6 催化剂实用性研究第149-150页
    6.4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8页
第七章 调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实现NO的可控缓释第158-170页
    7.1 研究现状与立题意义第158-160页
        7.1.1 研究现状第158-159页
        7.1.2 立题意义第159-160页
    7.2 实验部分第160-161页
        7.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60页
        7.2.2 实验方法第160页
        7.2.3 DFT计算方法第160-161页
        7.2.4 离子液体结构表征第161页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61-165页
        7.3.1 NO吸收结果第161-163页
        7.3.2 NO缓释的研究第163-164页
        7.3.3 NO吸收机理研究第164页
        7.3.4 影响NO释放速率因素的研究第164-165页
    7.4 本章小结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70-172页
    8.1 工作总结第170-171页
    8.2 展望第171-172页
作者简介及主要研究成果第172-174页

论文共1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催化含氮化合物导向碳氢键活化反应研究
下一篇:4-重氮异色酮-3-亚胺的制备与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