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土、砖、石、竹、木结构论文--竹、木结构论文--木结构论文

晋北天镇县传统木结构民居营造技艺研究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1.1.1 传统建筑对中国当代建筑的意义第11页
        1.1.2 乡土建筑及其营造技艺岌岌可危的现状第11-12页
    1.2 选题说明第12-16页
        1.2.1 研究范围界定第12-13页
        1.2.2 研究对象说明第13-15页
        1.2.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16-20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第16-17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7-19页
        1.3.3 山西省相关研究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3页
        1.4.1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2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4.3 研究框架第22-23页
2 天镇县传统民居研究第23-41页
    2.1 自然人文第23-25页
        2.1.1 自然环境第23页
        2.1.2 历史沿革第23-24页
        2.1.3 人文特征第24-25页
            2.1.3.1 边塞防御第24页
            2.1.3.2 边关贸易第24页
            2.1.3.3 民族融合第24-25页
    2.2 院落形态第25-28页
        2.2.1 阔院第25-26页
        2.2.2 前店后宅第26页
        2.2.3 穿心院第26-27页
        2.2.4 两接院第27-28页
    2.3 建筑特征第28-41页
        2.3.1 平面形式第28-29页
        2.3.2 立面造型第29-30页
        2.3.3 剖面构架第30-36页
            2.3.3.1 三架檩式第31-32页
            2.3.3.2 四架檩式第32-34页
            2.3.3.3 五架檩式第34-35页
            2.3.3.4 六架檩式第35-36页
        2.3.4 节点构造第36-41页
            2.3.4.1 榫卯类型第36-37页
            2.3.4.2 柱檩节点第37-38页
            2.3.4.3 柱檩枋节点第38-39页
            2.3.4.4 梁柱檩枋节点第39页
            2.3.4.5 其它节点第39-41页
3 木结构民居营造技艺研究第41-94页
    3.1 策划筹备第41-49页
        3.1.1 选址布局第41-43页
        3.1.2 材料筹备第43-46页
        3.1.3 房屋设计第46-49页
            3.1.3.1 院落平面第46-47页
            3.1.3.2 房屋剖面第47-49页
            3.1.3.3 墙体和基础第49页
    3.2 基础动工第49-52页
        3.2.1 定向放线第49-50页
        3.2.2 砌筑基础第50-52页
    3.3 木构件制作第52-68页
        3.3.1 柱类构件第52-58页
            3.3.1.1 前后檐柱第54-56页
            3.3.1.2 金柱和中柱第56页
            3.3.1.3 瓜柱第56-58页
        3.3.2 梁类构件第58-61页
        3.3.3 檩类构件第61-64页
            3.3.3.1 垛檩第61-63页
            3.3.3.2 平檩第63-64页
        3.3.4 枋类构件第64-65页
            3.3.4.1 檩下枋第64页
            3.3.4.2 穿枋第64-65页
        3.3.5 椽类构件第65-67页
            3.3.5.1 椽子第65-66页
            3.3.5.2 飞椽第66-67页
        3.3.6 其它构件第67-68页
    3.4 大木立架第68-71页
        3.4.1 穿架第69页
        3.4.2 立架第69-70页
        3.4.3 上檩第70-71页
    3.5 墙体砌筑第71-75页
        3.5.1 类型第71页
        3.5.2 砌法第71-73页
        3.5.3 顺序第73-75页
            3.5.3.1 山墙第73-74页
            3.5.3.2 后檐墙第74-75页
            3.5.3.3 腰墙第75页
            3.5.3.4 槛墙第75页
    3.6 屋面施工第75-81页
        3.6.1 挂椽第76-77页
        3.6.2 压栈第77页
        3.6.3 施瓦第77-79页
        3.6.4 起脊第79-81页
    3.7 室内装修第81-87页
        3.7.1 门窗第81-85页
        3.7.2 顶棚第85页
        3.7.3 盘炕第85-86页
        3.7.4 抹墙第86页
        3.7.5 墁地第86-87页
    3.8 院落处理第87-89页
        3.8.1 院墙第87-88页
        3.8.2 大门第88-89页
        3.8.3 地面第89页
    3.9 营造习俗第89-90页
        3.9.1 仪式第89-90页
        3.9.2 禁忌第90页
    3.10 匠人工具第90-94页
        3.10.1 木匠第90-93页
        3.10.2 泥匠第93页
        3.10.3 石匠第93-94页
4 地方营造技艺的演变和传承第94-99页
    4.1 营造技艺的演变第94-96页
        4.1.1 清末民国时期第94页
        4.1.2 解放后至七十年代末第94-95页
        4.1.3 八十年代后第95-96页
    4.2 传承面临的困境第96页
        4.2.1 地方传统民居的快速消失第96页
        4.2.2 传统承传方式的局限性第96页
        4.2.3 地方营造技艺狭小的生存空间第96页
    4.3 应对策略的思考第96-99页
        4.3.1 物质与非物质的整体性保护第96-97页
        4.3.2 多样化的承传方式第97页
        4.3.3 融入时代发展的保护方法第97-99页
5 结论第99-101页
    5.1 论文结论第99-100页
    5.2 不足及展望第100-101页
索引第101-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6页
附录A 工匠口述记录第106-150页
作者简历第150-15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结构时变可靠度的平面钢闸门维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可再生竹材加固夯土墙体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