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其他市政工程及公用设备论文--消防论文

行人流拥挤疏散仿真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2 基础理论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5页
    2.1 行人流交通特性第17-20页
        2.1.1 微观交通特性第17-18页
        2.1.2 宏观交通特性第18-20页
    2.2 行人流仿真模型第20-22页
        2.2.1 离散型仿真模型第21-22页
        2.2.2 连续型仿真模型第22页
    2.3 动态参数模型与社会力模型第22-24页
        2.3.1 动态参数模型第22-23页
        2.3.2 社会力模型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行人流拥挤力仿真模型第25-43页
    3.1 模型基础第25-27页
        3.1.1 拥挤力的作用第25-26页
        3.1.2 恐慌系数的引入第26页
        3.1.3 研究对象第26-27页
    3.2 模型建立第27-34页
        3.2.1 初始自驱动力的产生第27-28页
        3.2.2 拥挤力的分解第28-30页
        3.2.3 拥挤力的传递第30页
        3.2.4 拥挤力的吸收与再传递第30-32页
        3.2.5 恐慌系数的确定第32页
        3.2.6 自驱动力的更新第32-34页
    3.3 行人流拥挤力模型的仿真第34-42页
        3.3.1 随机串行规则第34-35页
        3.3.2 仿真规则制定第35-39页
        3.3.3 仿真结果分析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4 无障碍物行人流拥挤疏散仿真研究第43-62页
    4.1 模型基础第43-45页
        4.1.1 动态参数模型第43-44页
        4.1.2 拥挤力模型第44-45页
    4.2 模型建立第45-50页
        4.2.1 动态参数的计算第45-47页
        4.2.2 拥挤状态的判断第47-48页
        4.2.3 移动概率的选择第48-50页
    4.3 无障碍物行人流拥挤疏散仿真第50-61页
        4.3.1 行人移动规则第50-53页
        4.3.2 模型的演化规则第53-56页
        4.3.3 仿真结果分析第56-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5 障碍物设置措施仿真研究第62-72页
    5.1 障碍物设置措施第62-65页
        5.1.1 拥挤疏散分析第62-63页
        5.1.2 障碍物设置方案第63-65页
    5.2 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第65-70页
    5.3 拥挤疏散预防措施第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2-76页
    6.1 研究结论第72-74页
    6.2 研究展望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8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住宅声环境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参数化平台的建筑方案阶段采光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