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住宅声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31页 |
2.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概述 | 第17-24页 |
2.1.1 国外绿色评价体系概述 | 第17-20页 |
2.1.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现状 | 第20-21页 |
2.1.3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 | 第21-24页 |
2.2 噪声的概念与特点 | 第24-25页 |
2.2.1 噪声的概念 | 第24页 |
2.2.2 噪声评价指标 | 第24页 |
2.2.3 噪声的特点 | 第24-25页 |
2.3 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 第25-27页 |
2.3.1 噪声的来源 | 第25-26页 |
2.3.2 噪声的危害 | 第26-27页 |
2.4 城市噪声现状 | 第27-29页 |
2.4.1 城市工业及道路交通噪声 | 第28页 |
2.4.2 城市社会生活噪声 | 第28页 |
2.4.3 城市建筑施工噪声 | 第28-29页 |
2.5 住宅声环境与噪声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析 | 第31-41页 |
3.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 第31页 |
3.2 新旧版本《标准》比较 | 第31-34页 |
3.2.1 评价对象比较 | 第32页 |
3.2.2 评价指标比较 | 第32-33页 |
3.2.3 评价方法比较 | 第33页 |
3.2.4 住宅声环境内容比较 | 第33-34页 |
3.3 《标准》住宅声环境设计相关内容解读 | 第34-40页 |
3.3.1 室外噪声 | 第34-36页 |
3.3.2 室内噪声 | 第36-37页 |
3.3.3 房间隔声 | 第37-39页 |
3.3.4 减噪措施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案例分析 | 第41-65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41-42页 |
4.1.1 项目1概况 | 第41页 |
4.1.2 项目2概况 | 第41-42页 |
4.2 住宅室外声环境 | 第42-52页 |
4.2.1 噪声监测 | 第42-45页 |
4.2.2 规划方案 | 第45-48页 |
4.2.3 声学模拟 | 第48-52页 |
4.3 住宅建筑构件隔声性能分析 | 第52-60页 |
4.3.1 理论依据 | 第55-58页 |
4.3.2 住宅墙体隔声性能分析 | 第58-59页 |
4.3.3 住宅楼板隔声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4.3.4 住宅门窗隔声性能分析 | 第60页 |
4.4 住宅室内声环境 | 第60-63页 |
4.4.1 室内背景噪声计算 | 第60-62页 |
4.4.2 单体建筑平面布置分析 | 第62-63页 |
4.4.3 排水降噪措施运用分析 | 第63页 |
4.5 《标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63-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住宅声环境设计策略 | 第65-86页 |
5.1 居住区规划设计 | 第65-71页 |
5.1.1 住宅建筑布局 | 第65-67页 |
5.1.2 配套建筑布局 | 第67-70页 |
5.1.3 住宅道路布局 | 第70页 |
5.1.4 隔声屏障设计 | 第70-71页 |
5.2 住宅建筑单体设计 | 第71-76页 |
5.2.1 住宅建筑平面设计 | 第71-73页 |
5.2.2 住宅建筑降噪措施 | 第73-76页 |
5.3 住宅建筑构造隔声设计 | 第76-85页 |
5.3.1 住宅墙体隔声设计 | 第76-78页 |
5.3.2 住宅楼板隔声设计 | 第78-81页 |
5.3.3 住宅门窗隔声设计 | 第81-84页 |
5.3.4 施工技术隔声控制 | 第84-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