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9-11页 |
0.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0.3 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一章 地震资料解释基本原理 | 第11-19页 |
1.1 地震资料解释概述 | 第11-12页 |
1.1.1 剖面解释 | 第11-12页 |
1.1.2 平面解释 | 第12页 |
1.1.3 连井解释 | 第12页 |
1.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 第12-15页 |
1.2.1 地震剖面的对比原则和方法 | 第12-13页 |
1.2.2 复杂情况下时间剖面的解释方法 | 第13-14页 |
1.2.3 剖面的地质解释 | 第14-15页 |
1.3 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及其解释 | 第15-19页 |
1.3.1 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的主要特征 | 第15页 |
1.3.2 断面反射波 | 第15-16页 |
1.3.3 几种断层模型 | 第16-17页 |
1.3.4 断层面的屏蔽作用 | 第17页 |
1.3.5 同一断层在不同方向测线上会有不同的反映 | 第17页 |
1.3.6 断层要素的确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础数据整理 | 第19-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2.2 基础资料分析及预处理 | 第19-20页 |
2.2.1 预处理 | 第19页 |
2.2.2 基础数据分析整理 | 第19页 |
2.2.3 资料统计结果 | 第19-20页 |
2.3 测井曲线的校正 | 第20-24页 |
2.3.1 校正原因 | 第20页 |
2.3.2 测井数据标准化基本原理 | 第20页 |
2.3.3 校正结果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4 测井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 第21-22页 |
2.3.5 测井数据标准化流程 | 第22-23页 |
2.3.6 校正结果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区井震结合地震资料解释 | 第24-47页 |
3.1 地震资料解释 | 第24-26页 |
3.1.1 井震结合连井剖面解释 | 第24页 |
3.1.2 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 | 第24-25页 |
3.1.3 实际对比方法 | 第25-26页 |
3.2 合成记录标定时深关系 | 第26-31页 |
3.2.1 实际地震记录形成的物理过程 | 第26-27页 |
3.2.2 合成记录的方法原理 | 第27页 |
3.2.3 合成记录的制作与层位标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27-28页 |
3.2.4 合成记录的制作过程 | 第28-30页 |
3.2.5 合成地震记录质量分析 | 第30-31页 |
3.2.6 层位标定结果 | 第31页 |
3.3 井震结合三维构造精细解释 | 第31-47页 |
3.3.1 解释流程 | 第31-32页 |
3.3.2 井-震结合地震层位解释 | 第32-34页 |
3.3.3 断层解释 | 第34-38页 |
3.3.4 井震结合断层解释成果 | 第38-47页 |
第四章 地震解释结果精度分析 | 第47-53页 |
4.1 三维空间显示精度分析 | 第47-48页 |
4.2 数据统计精度分析 | 第48-51页 |
4.3 孤立断点分析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