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高比能量电池电极材料设计和机理探索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8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高容量正极材料阴离子氧化研究进展第11-19页
        1.2.1 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解释第12-13页
        1.2.3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材料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4 以4d/5d过渡金属元素稳定氧的氧化还原反应第16-17页
        1.2.5 钠离子电池材料阴离子氧化还原反应进展第17-19页
    1.3 金属锂负极研究进展第19-27页
        1.3.1 电解液第20-24页
        1.3.2 表面处理第24-25页
        1.3.3 生长基底第25-27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2章 脱钠过程中NaFeO_2的铁离子迁移与氧氧化第28-48页
    2.1 引言第28-30页
    2.2 实验设计、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第30-32页
        2.2.1 材料合成第30-32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2-47页
        2.3.1 脱嵌钠过程中NaFeO_2的结构演变第32-35页
        2.3.2 在原子尺度观察Fe离子迁移第35-38页
        2.3.3 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补偿机理第38-42页
        2.3.4 铁离子迁移和氧氧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第42-47页
    2.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具有本征空位的电池正极材料第48-74页
    3.1 引言第48-50页
    3.2 实验设计、物理表征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第50-51页
        3.2.1 材料合成第50页
        3.2.2 电化学性能和样品结构评价第50-51页
    3.3 结论分析第51-71页
        3.3.1 充放电过程中Na_(4/7)[Mn_(6/7)(VMn)_(1/7)]O_2的结构演变和电荷补偿机理..第54-63页
        3.3.2 第一性原理计算第63-71页
    3.4 讨论第71-72页
    3.5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金属锂的可控沉积第74-86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实验部分第75-76页
        4.2.1 微纳结构电极材料的制备第75页
        4.2.2 金属锂的电化学沉积第75-76页
        4.2.3 沉积金属锂的形貌表征第7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6-82页
        4.3.1 微结构图案上的金属锂沉积第76-78页
        4.3.2 多孔电极内的金属锂优先沉积第78-82页
    4.4 金属锂在凹坑优先沉积的可能机理解释第82-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106页
研究成果第106-108页
个人简历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欠采样的宽带频谱感知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