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国内公司治理现状综述 | 第10页 |
二、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 第10-11页 |
三、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 | 第11-13页 |
四、高层管理人员与公司绩效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对其绩效的影响原理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第一节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二、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要素之间的制衡关系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委托一代理理论 | 第20页 |
第四节 激励理论 | 第20-22页 |
一、锦标赛理论(激励正效应) | 第20-21页 |
二、公平理论(激励负效应)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治理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内部治理整体现状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23-28页 |
一、股权性质 | 第23-24页 |
二、股权集中度 | 第24-28页 |
三、股权制衡度 | 第28页 |
第三节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董事会及监事会特征 | 第28-30页 |
一、董事会规模特征 | 第29页 |
二、监事会规模特征 | 第29-30页 |
第四节 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高级管理层特征及激励 | 第30-33页 |
一、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合状况 | 第30-31页 |
二、高级管理人员激励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变量的选取与研究假设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变量的选取及说明 | 第33-36页 |
一、因变量——公司绩效指标ROE | 第33页 |
二、自变量 | 第33-35页 |
三、控制变量 | 第35-36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36-39页 |
一、关于股权结构对绩效影响的假设 | 第36-37页 |
二、关于董事会和监事会结构对绩效影响的假设 | 第37页 |
三、关于高管激励对绩效影响的假设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实证检验:内部治理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 第39-43页 |
第一节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检验 | 第39-41页 |
一、模型建立 | 第39页 |
二、回归分析 | 第39-41页 |
第二节 董事会、监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分析 | 第41-42页 |
一、模型建立 | 第41页 |
二、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42-43页 |
一、模型建立 | 第42页 |
二、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第六章 实证检验结果及建议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实证检验结果 | 第43-45页 |
一、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实证结果 | 第43页 |
二、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实证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二节 上市证券公司内部治理合理性建议 | 第45-48页 |
一、完善证券公司股权结构 | 第45-46页 |
二、提高证券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决策监管效率 | 第46-48页 |
三、完善证券公司高层管理激励制度 | 第48页 |
四、加强信息披露,加强惩罚力度,提升公司整体内部治理效率 | 第48页 |
第三节 文章总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