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芍药的分布与生态习性 | 第10页 |
1.2 芍药的栽培历史 | 第10-11页 |
1.3 芍药的市场现状 | 第11-13页 |
1.4 芍药形态学研究 | 第13-15页 |
1.5 芍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 第15-16页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4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8-24页 |
2.2.1 试验的技术路线 | 第18页 |
2.2.2 芍药品种的形态指标调查 | 第18-19页 |
2.2.3 复选芍药品种的DNA条形码获取 | 第19-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6页 |
3.1 初选品种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检索 | 第24-38页 |
3.1.1 芍药品种花期 | 第24页 |
3.1.2 芍药品种形态特征 | 第24-36页 |
3.1.3 初选芍药的分类检索表制定 | 第36-38页 |
3.2 复选品种的DNAbarcode的信息分析 | 第38-46页 |
3.2.1 芍药品种的DNAbarcode序列信息 | 第38-42页 |
3.2.2 芍药品种的ITS2二级结构预测 | 第42-43页 |
3.2.3 芍药品种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3-46页 |
4 讨论 | 第46-50页 |
4.1 芍药形态学分析 | 第46-47页 |
4.2 芍药品种的DNAbarcode信息分析 | 第47-48页 |
4.3 芍药品种的形态学与DNAbarcode信息的综合分析 | 第48-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