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1.1 西北半干旱地区河道型湿地水文特征简述 | 第11页 |
1.1.2 湿地与水 | 第11-13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5.4 城市湿地公园 | 第18-19页 |
1.5.5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 | 第19-20页 |
1.5.6 城市湿地公园水系规划 | 第20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7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1-25页 |
2.人工湿地建设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31页 |
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5-26页 |
2.1.1 景观生态学缘起 | 第25页 |
2.1.2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及相关概念解析 | 第25页 |
2.1.3 景观连通性及连通度 | 第25-26页 |
2.1.4 景观生态学对城市湿地公园水系统设计的启示 | 第26页 |
2.2 生态恢复学理论 | 第26-28页 |
2.2.1 生态恢复学缘起 | 第26-27页 |
2.2.2 自我设计与人为设计 | 第27页 |
2.2.3 湿地生态恢复理论 | 第27-28页 |
2.3 水文连接度理论 | 第28-31页 |
2.3.1 水文连接度的概念 | 第28-29页 |
2.3.2 水文连接度的特点 | 第29-31页 |
3.西北半干旱地区河道型湿地公园水文特征研究 | 第31-49页 |
3.1 西北半干旱地区特征研究 | 第31-34页 |
3.1.1 西北半干旱地区地域划分 | 第31-32页 |
3.1.2 西北半干旱地区水文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3.1.3 特征结论-干旱少雨 | 第33-34页 |
3.2 河道型湿地水文特征研究 | 第34-39页 |
3.2.1 河道型湿地界定 | 第34-36页 |
3.2.2 河道型湿地水文特征分析 | 第36-38页 |
3.2.3 特征结论-水源水量季节性变化 | 第38-39页 |
3.3 西北半干旱地区水污染现状 | 第39-41页 |
3.3.1 西北半干旱地区水环境污染现状 | 第39页 |
3.3.2 西北半干旱地区水质污染成因分析 | 第39-40页 |
3.3.3 西北半干旱地区水污染控制分区 | 第40-41页 |
3.4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水文特征研究 | 第41-49页 |
3.4.1 现状认知 | 第41-46页 |
3.4.2 现状评述 | 第46-49页 |
4.水脉恢复——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水系布局规划 | 第49-71页 |
4.1 水系布局的理念及原则 | 第49-50页 |
4.1.1 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 第49页 |
4.1.2 生态优先的规划原则 | 第49-50页 |
4.2 水系的总体布局 | 第50-61页 |
4.2.1 水源的选择 | 第50-51页 |
4.2.2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源分布 | 第51-54页 |
4.2.3 水系廊道的选择及保护 | 第54-56页 |
4.2.4 水系廊道的形态优化 | 第56-61页 |
4.3 水系分区设计 | 第61-66页 |
4.3.1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划分及分区水系设计 | 第62-64页 |
4.3.2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系分区设计 | 第64-66页 |
4.4 水系竖向设计 | 第66-71页 |
4.4.1 水深控制 | 第66-68页 |
4.4.2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系竖向设计 | 第68-70页 |
4.4.3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系水深控制 | 第70-71页 |
5.水量调控——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系的水量调控 | 第71-83页 |
5.1 水量计算 | 第71-75页 |
5.1.1 生态需水量计算公式 | 第71-72页 |
5.1.2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需水量计算 | 第72-75页 |
5.2 水量调蓄 | 第75-77页 |
5.2.1 分区调蓄 | 第75-76页 |
5.2.2 补水方式 | 第76-77页 |
5.2.3 补水时间 | 第77页 |
5.3 清淤换水规划 | 第77-83页 |
5.2.1 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5.2.2 清淤换水规划设计方法 | 第78页 |
5.2.3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闸口开闭合换水模式 | 第78-83页 |
6.水质净化——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恢复的工程技术途径 | 第83-95页 |
6.1 水环境修复方法 | 第83-92页 |
6.1.1 生态护岸设计 | 第83-88页 |
6.1.2 物理处理法 | 第88页 |
6.1.3 化学处理法 | 第88页 |
6.1.4 人工湿地技术 | 第88-91页 |
6.1.5 控制湿地公园水上游憩行为 | 第91-92页 |
6.2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水环境修复 | 第92-95页 |
6.2.1 水源的净化处理 | 第92-93页 |
6.2.2 分区水环境修复 | 第93-95页 |
7.结论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 | 第103-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