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织物防水整理概述 | 第10-15页 |
1.1.1 织物防水整理的发展 | 第10-12页 |
1.1.2 拒水整理剂的类型 | 第12-15页 |
1.2 无氟防水剂的概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7-18页 |
2 实验原理 | 第18-28页 |
2.1 荷叶自洁效应 | 第18页 |
2.2 拒水的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2.1 表面自由能 | 第18-20页 |
2.2.2 表面粗糙度 | 第20-21页 |
2.3 实验反应原理 | 第21-23页 |
2.3.1 聚氨酯类拒水剂 | 第21-22页 |
2.3.2 硅类拒水剂 | 第22-23页 |
2.4 单体的选择 | 第23-24页 |
2.4.1 水性聚氨酯单体的选择 | 第23-24页 |
2.4.2 硅类拒水剂单体的选择 | 第24页 |
2.5 聚氨酯类拒水剂基本反应流程 | 第24-26页 |
2.6 有机硅类拒水剂基本反应流程 | 第26-28页 |
3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8-29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2 实验步骤 | 第29-30页 |
3.3 织物整理 | 第30页 |
3.4 性能分析测试 | 第30-32页 |
3.4.1 含固量测试 | 第30页 |
3.4.2 粒径尺寸分布测试 | 第30页 |
3.4.3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0-31页 |
3.4.4 样品表面张力测试 | 第31页 |
3.4.5 接触角测试 | 第31页 |
3.4.6 扫描电镜测试 | 第31页 |
3.4.7 热重分析 | 第31页 |
3.4.8 织物拒水性能测试 | 第31-32页 |
4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2-64页 |
4.1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型无氟防水剂 | 第32-37页 |
4.1.1 拒水剂骨架结构的设计及制备 | 第32-34页 |
4.1.2 侧长链改性聚氨酯 | 第34页 |
4.1.3 丙烯酸十八酯的接入量 | 第34-35页 |
4.1.4 丙烯酸十八酯聚合时间 | 第35页 |
4.1.5 侧长链聚氨酯型无氟防水剂的结构表征及其应用性能 | 第35-37页 |
4.1.6 本节小结 | 第37页 |
4.2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型无氟防水剂 | 第37-50页 |
4.2.1 聚氨酯活性骨架的设计及制备 | 第37-41页 |
4.2.2 聚氨酯活性骨架的基本性能 | 第41-44页 |
4.2.3 丙烯酸十八酯自聚工艺研究 | 第44-48页 |
4.2.4 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拒水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 第48-49页 |
4.2.5 本节小结 | 第49-50页 |
4.3 改性纳米硅拒水剂 | 第50-55页 |
4.3.1 氨水用量对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乙醇用量对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3 长链烷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 第52-54页 |
4.3.4 本节小结 | 第54-55页 |
4.4 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拒水剂 | 第55-59页 |
4.4.1 催化剂的选择 | 第55页 |
4.4.2 乳化剂用量的确定 | 第55-56页 |
4.4.3 D4和V4比例以及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56-57页 |
4.4.4 丙烯酸酯改性有机硅的评价 | 第57-59页 |
4.4.5 本节小结 | 第59页 |
4.5 有机硅拒水剂 | 第59-64页 |
4.5.1 有机硅拒水剂FT-IR | 第61页 |
4.5.2 有机硅拒水剂粒径及其分布 | 第61-62页 |
4.5.3 有机硅拒水剂性能评价 | 第62-63页 |
4.5.4 本节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