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肿瘤及肿瘤治疗 | 第12页 |
1.2 肝癌研究背景概述 | 第12-14页 |
1.3 宫颈癌研究背景概述 | 第14页 |
1.4 龙葵提取物(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等)概述 | 第14-16页 |
1.5 细胞凋亡 | 第16-18页 |
1.5.1 细胞凋亡途径 | 第16-17页 |
1.5.2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1.6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19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6.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确定抗肿瘤样品筛选模型阳性对照最佳浓度 | 第19-26页 |
2.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9-20页 |
2.2 细胞培养所需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20-21页 |
2.3 阳性药5-FU对两种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 第21页 |
2.3.1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2.3.2 统计分析 | 第21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2.4.1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5-FU对HepG2细胞的影响 | 第21-23页 |
2.4.2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5-FU对Hela细胞的影响 | 第23-25页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HepG2细胞和Hela细胞增殖毒性物质的筛选 | 第26-40页 |
3.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26-27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3.1.2 实验样品 | 第26页 |
3.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2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3.3.1 野百合碱、光萼野百合碱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 第28-30页 |
3.3.2 野百合碱、光萼野百合碱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 第30-32页 |
3.3.3 澳洲茄碱、澳洲茄胺、澳洲茄边碱、客西茄碱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 第32-34页 |
3.3.4 澳洲茄碱、澳洲茄胺、澳洲茄边碱、客西茄碱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 第34-38页 |
3.3.5 IC50的计算 | 第38-39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澳洲茄碱、澳洲茄胺、澳洲茄边碱、客西茄碱细胞毒作用形式的研究 | 第40-46页 |
4.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40-4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4.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0-41页 |
4.2 实验所用相关方法及步骤 | 第41-42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4.3.1 澳洲茄碱、澳洲茄胺、澳洲茄边碱、客西茄碱对HepG2细胞的凋亡检测 | 第42-44页 |
4.3.2 澳洲茄碱、澳洲茄胺、澳洲茄边碱、客西茄碱对Hela细胞的凋亡检测 | 第44-45页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对Hela和HepG2细胞中凋亡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46-54页 |
5.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46-47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5.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6-47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5.2.1 细胞培养 | 第47页 |
5.2.2 细胞给药处理 | 第47页 |
5.2.3 总RNA的提取与cDNA的合成 | 第47-49页 |
5.2.4 引物的设计与特异性验证 | 第49页 |
5.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9-50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50-53页 |
5.3.1 总RNA提取结果 | 第50页 |
5.3.2 引物特异性验证结果 | 第50-51页 |
5.3.3 各药物对Bc1-2和Bax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