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车载式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设计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综述 | 第13-14页 |
1.2 路面平整度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1-31页 |
2.1 平整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与要求 | 第21-22页 |
2.2 平整度的检测指标 | 第22-25页 |
2.2.1 国际平整度指数定义 | 第23页 |
2.2.2 国际平整度指数的计算 | 第23-25页 |
2.3 系统设计与组成 | 第25-27页 |
2.3.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2.3.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2.4 传感器的选型及工作原理 | 第27-30页 |
2.4.1 激光位移传感器 | 第27-28页 |
2.4.2 加速度传感器 | 第28-29页 |
2.4.3 光电编码器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数据采集卡设计与实现 | 第31-43页 |
3.1 数据采集卡总体设计 | 第31-33页 |
3.1.1 设计需求 | 第31-32页 |
3.1.2 设计明细 | 第32-33页 |
3.2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3-37页 |
3.2.1 传感器调理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3.2.2 微控制器选型设计 | 第34-35页 |
3.2.3 CAN接.设计 | 第35-36页 |
3.2.4 SCI接.设计 | 第36页 |
3.2.5 电源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3.3 嵌入式软件设计 | 第37-42页 |
3.3.1 开发环境简介 | 第37-38页 |
3.3.2 软件设计明细 | 第38-39页 |
3.3.3 软件设计具体实现 | 第39-42页 |
3.4 硬件测试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数据传输主卡设计与实现 | 第43-62页 |
4.1 总体设计 | 第43-44页 |
4.1.1 设计需求 | 第43页 |
4.1.2 设计明细 | 第43-44页 |
4.2 硬件电路设计 | 第44-48页 |
4.2.1 ARM主控板选型 | 第44-45页 |
4.2.2 以太网接.设计 | 第45-46页 |
4.2.3 CAN接.设计 | 第46-47页 |
4.2.4 辅助电路设计 | 第47-48页 |
4.2.5 电源电路设计 | 第48页 |
4.3 嵌入式软件设计 | 第48-60页 |
4.3.1 开发环境简介 | 第48页 |
4.3.2 软件设计明细 | 第48-50页 |
4.3.3 以太网模块程序设计 | 第50-55页 |
4.3.4 FlexCAN模块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4.3.5 TCP/IP-CAN协议转换 | 第56-58页 |
4.3.6 辅助模块程序设计 | 第58页 |
4.3.7 uC/OS-II的移植 | 第58-60页 |
4.4 硬件测试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上位机软件设计及数据处理相关研究 | 第62-75页 |
5.1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2-66页 |
5.1.1 C | 第62-63页 |
5.1.2 软件详细设计 | 第63-66页 |
5.2 数据处理相关算法介绍 | 第66-74页 |
5.2.1 数据预处理 | 第67-71页 |
5.2.2 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 第71-73页 |
5.2.3 颠簸累计值计算 | 第73-7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6章 系统搭建与数据处理 | 第75-84页 |
6.1 试验系统的搭建 | 第75-78页 |
6.1.1 传感器标定 | 第75-76页 |
6.1.2 试验系统的搭建及试验过程描述 | 第76-78页 |
6.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8-81页 |
6.2.1 样本预处理数据信息 | 第78页 |
6.2.2 数据分析 | 第78-81页 |
6.3 系统效果验证 | 第81-8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