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符号说明 | 第6-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MicroRNAs (miRNAs)的研究对粮食产量的意义 | 第9页 |
1.2 miRNAs的起源及作用机制 | 第9-20页 |
1.2.1 RNA沉默与small RNAs的类别 | 第9-10页 |
1.2.2 miRNA的生物起源和作用机制 | 第10页 |
1.2.3 siRNAs的生物起源和作用机制 | 第10-11页 |
1.2.4 miRNAs通过遗传修饰调控植物器官的发育 | 第11-16页 |
1.2.5 miRNAs在植物应对生物胁迫中的调控作用 | 第16-19页 |
1.2.6 miRNAs诱捕靶标(Target mimicry)的作用机理 | 第19-20页 |
1.3 植物免疫机制和水稻-稻瘟病互作机理 | 第20-23页 |
1.3.1 植物免疫机制 | 第20-22页 |
1.3.2 水稻-稻瘟病互作机理 | 第22-23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4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30页 |
2.1.1 克隆构建所用载体与菌株 | 第25页 |
2.1.2 水稻材料 | 第25-26页 |
2.1.3 水稻转基因材料 | 第26页 |
2.1.4 本实验用到的稻瘟菌菌株 | 第26页 |
2.1.5 本实验用到的抗生素 | 第26-27页 |
2.1.6 本实验用到的生物学酶和试剂 | 第27页 |
2.1.7 培养基配制 | 第27-29页 |
2.1.8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1.9 电脑软件及网站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45页 |
2.2.1 克隆构建 | 第30-35页 |
2.2.2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 第35-36页 |
2.2.3 鉴定阳性转基因材料 | 第36-42页 |
2.2.4 田间实验 | 第42-43页 |
2.2.5 水稻抗病性鉴定 | 第43-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68页 |
3.1 MiR535调控水稻对稻瘟病菌的免疫以及水稻农艺性状 | 第45-56页 |
3.1.1 过表达miR535使水稻更感稻瘟病 | 第45-46页 |
3.1.2 过表达miR535抑制了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46-48页 |
3.1.3 过表达miR535在转录后水平抑制了其靶基因的表达 | 第48-50页 |
3.1.4 过表达miR535的模拟诱捕靶标使水稻更加抗稻瘟病 | 第50-51页 |
3.1.5 接种稻瘟病菌后,OsSPL14在水稻抗病材料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在感病材料中的表达显著下调 | 第51-53页 |
3.1.6 过表达miR535影响了水稻的农艺性状 | 第53-55页 |
3.1.7 过表达miR535模拟靶标使水稻分蘖减少 | 第55-56页 |
3.2 miR160调控水稻农艺性状的初步研究 | 第56-64页 |
3.2.1 过表达miR160a使水稻分蘖角度增大 | 第56-58页 |
3.2.2 过表达miR160a使水稻籽粒变大 | 第58-59页 |
3.2.3 过表达miR160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了其靶基因的表达 | 第59-60页 |
3.2.4 过表达miR160a的模拟靶标和内源诱捕靶标使水稻籽粒变小 | 第60-62页 |
3.2.5 过表达Os04g59430使水稻花粉败育 | 第62-64页 |
3.3 过表达miR2871,miR1861与miR2869影响了水稻对稻瘟病菌的免疫 | 第64-68页 |
4 讨论 | 第68-72页 |
4.1 miR535负调控水稻对稻瘟病菌的免疫 | 第68-69页 |
4.2 miR535调控水稻的株型和穗型 | 第69页 |
4.3 miR160a调控水稻分蘖角度与籽粒发育 | 第69-70页 |
4.4 miR2871,miR1861与miR2869参与调控水稻对稻瘟病菌的免疫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附录 | 第80-86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