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土壤氮转化过程及冬小麦幼苗氮利用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1.1 我国盐渍土及氮素利用现状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0页
        1.2.1 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5-16页
        1.2.2 盐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6-17页
        1.2.3 盐渍土中氮素的转化第17-18页
        1.2.4 不同氮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8-20页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创新点第20-21页
        1.3.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0页
        1.3.2 本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第21页
    1.5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2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22-23页
第2章 盐分对土壤矿化和硝化作用影响第23-31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4-25页
        2.2.1 供试材料第24页
        2.2.2 试验方法第24-25页
        2.2.3 项目测定第25页
    2.3 结果分析第25-28页
        2.3.1 土壤累积矿化量和矿化率的变化第25-26页
        2.3.2 累积硝化量的变化第26-27页
        2.3.3 盐分对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第27-28页
        2.3.4 盐分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第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2.5 结论第29-31页
第3章 氮素形态对盐渍化土壤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第31-47页
    3.1 引言第31-3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2.1 试验材料第32页
        3.2.2 试验设计第32-33页
        3.2.3 项目测定第33-34页
        3.2.4 数据处理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43页
        3.3.1 氮素配比对冬小麦苗期地上、地下干重的影响第34-37页
        3.3.2 氮素配比对冬小麦苗期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37-39页
        3.3.3 氮素配比对冬小麦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全氮的影响第39-41页
        3.3.4 氮素配比对冬小麦苗期土壤pH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第41-43页
    3.4 讨论第43-45页
        3.4.1 氮素配比对盐渍化土壤pH和全氮含量影响分析第43页
        3.4.2 氮素配比对冬小麦苗期生物量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3.5 结论第45-47页
第4章 各施氮水平下盐旱互作对冬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第47-61页
    4.1 引言第47-48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8-49页
        4.2.1 试验材料第48页
        4.2.2 试验设计第48-49页
        4.2.3 项目测定第49页
        4.2.4 数据处理第49页
    4.3 结果分析第49-57页
        4.3.1 冬小麦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变化第49-51页
        4.3.2 冬小麦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第51-54页
        4.3.3 冬小麦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全氮变化第54-55页
        4.3.4 土壤全氮和pH的变化第55-57页
    4.4 讨论第57-60页
        4.4.1 盐旱互作对冬小麦苗期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第57-58页
        4.4.2 盐旱互作对冬小麦幼苗营养物质及生物量的影响第58-60页
    4.5 结论第60-6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5页
    5.1 研究结论第61-62页
    5.2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62-65页
参考文献第65-77页
致谢第77-79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度学习在输电铁塔关键部件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藏荆芥提取物对高糖环境下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