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文学的历史叙事--以《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1Q84》为中心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第一章 历史书写的动因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成长史中的创伤记忆 | 第18-22页 |
一、父辈记忆的传承 | 第18-20页 |
二、自身的学运记忆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创作史中的“越境”经历 | 第22-27页 |
一、他者场域里的文学转向 | 第23-25页 |
二、被战争“激活”的历史记忆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奇鸟行状录》的历史叙事 | 第27-43页 |
第一节 “诺门坎”叙事 | 第28-32页 |
一、历史上的“诺门坎” | 第28-29页 |
二、文本中的诺门坎 | 第29-32页 |
第二节 “新京动物园”叙事 | 第32-37页 |
一、历史上的新京动物园 | 第32-34页 |
二、文本中的新京动物园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历史记忆与文学文本 | 第37-43页 |
一、历史与现实的双线设置 | 第37-39页 |
二、历史叙事的特点 | 第39-41页 |
三、深挖历史的自我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海边的卡夫卡》的历史叙事 | 第43-53页 |
第一节 “山梨县学生昏迷事件”的历史叙事 | 第43-47页 |
一、“美国陆军情报部报告书” | 第43-45页 |
二、女教师的自白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旧帝国陆军逃兵的历史叙事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历史叙事与文学文本 | 第49-53页 |
一、历史与现实的双线设置 | 第49-51页 |
二、历史叙事的特点 | 第51-53页 |
第四章 《1Q84》的历史叙事 | 第53-64页 |
第一节 “奥姆真理教”叙事 | 第53-56页 |
一、奥姆真理教简介 | 第53-54页 |
二、先驱教与奥姆真理教 | 第54-56页 |
第二节 “满洲”叙事 | 第56-59页 |
一、青豆缓解亢奋的历史读物 | 第56-57页 |
二、天吾父亲的开拓民经历 | 第57-59页 |
第三节 “在日朝鲜人”叙事 | 第59-60页 |
第四节 历史叙事与文学文本 | 第60-64页 |
一、宗教叙事与情爱叙事的统一 | 第60-62页 |
二、创伤记忆的普遍存在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村上文学历史叙事的特征和目的 | 第64-72页 |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特征 | 第64-68页 |
一、对暴力历史的执着 | 第64-65页 |
二、多元化的历史叙事 | 第65-66页 |
三、三代的人物关系 | 第66-68页 |
第二节 历史叙事的目的 | 第68-72页 |
一、书写创伤记忆 | 第68-69页 |
二、自我建构的完成 | 第69-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