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5 研究架构 | 第12-14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1.1 关系型借贷理论 | 第15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2.1.3 企业成长周期理论 | 第16-17页 |
2.1.4 “信贷工厂”理论 | 第17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 第21-31页 |
3.1 我国中小企业特点 | 第21-22页 |
3.1.1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行业齐全 | 第21页 |
3.1.2 我国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 | 第21页 |
3.1.3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较难、融资成本较高 | 第21-22页 |
3.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识别 | 第22-26页 |
3.2.1 贷前风险识别 | 第22-23页 |
3.2.2 信用评级风险识别 | 第23-25页 |
3.2.3 信贷审批风险识别 | 第25-26页 |
3.3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 第26-28页 |
3.3.1 发放贷款风险管理 | 第26-27页 |
3.3.2 贷后风险管理 | 第27-28页 |
3.4 商业银行不良授信风险管理措施 | 第28-31页 |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第31-59页 |
4.1 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现状 | 第31-32页 |
4.2 中国银行中小企业成功授信案例分析 | 第32-44页 |
4.2.1 A公司项目简介 | 第32-33页 |
4.2.2 A公司项目风险识别 | 第33-39页 |
4.2.3 A公司项目风险评估 | 第39-42页 |
4.2.4 A公司项目风险可能性分析 | 第42-43页 |
4.2.5 A公司项目贷后风险管理 | 第43-44页 |
4.3 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违约失信案例分析 | 第44-54页 |
4.3.1 B公司项目简介 | 第44-45页 |
4.3.2 B公司项目风险识别 | 第45-49页 |
4.3.3 B公司项目风险评估 | 第49-52页 |
4.3.4 B公司项目风险预警和跟踪控制 | 第52-54页 |
4.4 A公司和B公司项目风险管理启示 | 第54-56页 |
4.5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 第56-59页 |
4.5.1 过分依赖授信材料及历史财务数据 | 第56-57页 |
4.5.2 注重第二性押品价值甚于第一性经营情况 | 第57页 |
4.5.3 “授信金额越小,违约可能性越小”审批思路 | 第57-58页 |
4.5.4 信贷人员“斯德哥尔摩效应”评估授信需求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59-6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5.2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授信业务风险控制的对策建议 | 第59-62页 |
5.2.1 健全中小企业风险预警系统 | 第59-60页 |
5.2.2 统一中小企业授信管理标准 | 第60-61页 |
5.2.3 提升中小企业队伍专业水平 | 第61页 |
5.2.4 完善中小企业贷后管理体系 | 第61-62页 |
5.3 展望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