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养护、维修与技术改造论文

超小净距隧道土质中隔岩柱注浆加固作用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2章 小净距隧道受力特征及注浆加固作用机理第23-41页
    2.1 概述第23-25页
        2.1.1 小净距隧道的划分第23-24页
        2.1.2 小净距隧道的基本特点第24-25页
    2.2 小净距隧道围岩基本受力和变形特征第25-26页
        2.2.1 未支护状态下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和受力特性第25页
        2.2.2 隧道支护后围岩变形特征和受力特性第25-26页
    2.3 隧道围岩及中隔岩柱受力模式及稳定性判据第26-30页
        2.3.1 围岩破坏模式第26-28页
        2.3.2 围岩稳定性判定依据第28-29页
        2.3.3 隧道中隔岩柱受力模式及稳定性判据第29-30页
    2.4 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应力与注浆加固机理分析第30-39页
        2.4.1 普氏围岩压力与隧道设计规范理论第30-32页
        2.4.2 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析第32-38页
        2.4.3 玉函路隧道中隔岩柱稳定性分析第38-39页
    2.5 小结第39-41页
第3章 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加固机理试验研究第41-56页
    3.1 玉函路隧道中隔岩柱土体注浆加固机理试验研究第41-46页
        3.1.1 原状土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第41-43页
        3.1.2 重塑土压实性能试验研究第43-45页
        3.1.3 重塑土体注浆加固后物理力学参数测定第45-46页
    3.2 中隔岩柱稳定性试验研究第46-51页
        3.2.1 试验设备第46-47页
        3.2.2 试验设计第47-49页
        3.2.3 试验数据量测第49页
        3.2.4 试验具体流程第49-51页
    3.3 中隔岩柱稳定性试验结果分析第51-54页
        3.3.1 地表位移分析第51-53页
        3.3.2 拱顶位移及水平收敛位移分析第53-54页
    3.4 小结第54-56页
第4章 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注浆加固及围岩稳定性模拟第56-76页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6-57页
        4.1.1 模型构建第56-57页
        4.1.2 模型参数的选择第57页
        4.1.3 计算力学模型的选取第57页
        4.1.4 边界条件的选定第57页
    4.2 小净距隧道土质围岩注浆加固作用机制分析第57-68页
        4.2.1 计算模型及工况第57-59页
        4.2.2 计算结果分析第59-68页
    4.3 小净距隧道围岩及中隔岩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68-74页
        4.3.1 不同工况下隧道拱顶沉降分析第68-70页
        4.3.2 不同工况下隧道水平收敛分析第70-72页
        4.3.3 不同工况下隧道围岩及中隔岩柱受力特点及塑性区分析第72-74页
    4.4 小结第74-76页
第5章 玉函路隧道中隔岩柱注浆加固治理工程应用第76-97页
    5.1 工程概况第76-80页
        5.1.1 地形地貌第76-77页
        5.1.2 水文地质与地震概况第77-79页
        5.1.3 岩土层及其物理性质第79页
        5.1.4 围岩分级第79-80页
    5.2 玉函路小净距隧道中隔岩柱注浆加固整体治理思路第80-82页
    5.3 区段注浆加固治理措施第82-88页
        5.3.1 注浆加固方案第82-83页
        5.3.2 注浆效果检查第83-88页
    5.4 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第88-90页
        5.4.1 监控量测的意义第88-89页
        5.4.2 监测目的第89页
        5.4.3 监测项目第89页
        5.4.4 测点布设第89-90页
    5.5 监控量测结果分析第90-96页
        5.5.1 地表位移第91-93页
        5.5.2 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第93-95页
        5.5.3 隧道监测数据与数值结果对比分析第95-96页
    5.6 小结第96-9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7-99页
    6.1 结论第97-98页
    6.2 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6页
致谢第106-107页
附件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据挖掘的隧道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动态评估方法及工程应用
下一篇: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