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FPSO概述 | 第12-16页 |
1.2.1 FPSO常见问题 | 第13-15页 |
1.2.2 软刚臂式单点系泊系统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浅水效应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非线性动力响应问题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3 触底问题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本文的工作内容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背景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研究创新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计算理论 | 第21-30页 |
2.1 多刚体动力学理论 | 第21-23页 |
2.2 FPSO运动方程 | 第23-28页 |
2.2.1 水动力系数的计算 | 第23-24页 |
2.2.2 粘性阻尼的选取 | 第24页 |
2.2.3 风载荷计算 | 第24-25页 |
2.2.4 流载荷计算 | 第25-26页 |
2.2.5 波浪载荷计算 | 第26-28页 |
2.3 软刚臂运动方程 | 第28页 |
2.4 系泊腿运动方程 | 第28页 |
2.5 铰接点运动方程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FPSO水动力分析 | 第30-41页 |
3.1 水动力模型的建立 | 第30-32页 |
3.2 一阶波浪载荷传递函数曲线 | 第32-37页 |
3.2.1 各装载工况下的RAO曲线 | 第33-36页 |
3.2.2 满载工况不同水深下RAO曲线 | 第36-37页 |
3.3 二阶波浪载荷传递函数矩阵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软刚臂式FPSO动力响应分析 | 第41-54页 |
4.1 多体耦合模型 | 第41-43页 |
4.1.1 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 | 第41-42页 |
4.1.2 多体耦合分析模型 | 第42-43页 |
4.2 时域内的耦合动力分析方法 | 第43-52页 |
4.2.1 坐标系 | 第44-46页 |
4.2.2 环境工况的选取 | 第46页 |
4.2.3 时域内的耦合动力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4.2.4 时间历程曲线的数据处理 | 第47-48页 |
4.2.5 计算结果的统计 | 第48-49页 |
4.2.6 时域分析结果 | 第49-52页 |
4.3 不同装载下系泊系统载荷分析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FPSO须考虑浅水效应的临界水深吃水比分析 | 第54-70页 |
5.1 三十万吨级FPSO临界水深吃水比计算 | 第54-57页 |
5.1.1 临界水深吃水比计算 | 第55-57页 |
5.1.2 临界水深吃水比随吃水的变化的规律 | 第57页 |
5.2 十六万吨级FPSO临界水深吃水比计算 | 第57-62页 |
5.2.1 十六万吨级FPSO及其系泊系统参数 | 第57-60页 |
5.2.2 临界水深吃水比计算 | 第60-62页 |
5.2.3 临界水深吃水比随吃水的变化的规律 | 第62页 |
5.3 五万吨级FPSO临界水深吃水比计算 | 第62-67页 |
5.3.1 五万吨级FPSO及其系泊系统参数 | 第62-65页 |
5.3.2 临界水深吃水比计算 | 第65-66页 |
5.3.3 临界水深吃水比随吃水的变化的规律 | 第66-67页 |
5.4 FPSO临界水深吃水比随吨位变化的规律 | 第67-68页 |
5.5 临界水深吃水比数据库概念设计 | 第68-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FPSO触底分析 | 第70-77页 |
6.1 触底分析的方法 | 第70-72页 |
6.2 频域内的触底分析 | 第72-74页 |
6.3 时域内触底临界水深的计算 | 第74-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总结 | 第77-78页 |
7.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