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石墨烯简介 | 第9页 |
1.2 石墨烯制备方法概述 | 第9-10页 |
1.3 液相剥离法简介 | 第10-12页 |
1.3.1 液相剥离法 | 第10-11页 |
1.3.2 超声波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 直接液相剥离 | 第12-18页 |
1.4.1 纯溶剂 | 第12-15页 |
1.4.2 二元溶剂 | 第15-18页 |
1.5 助剂辅助剥离 | 第18-23页 |
1.5.1 助剂辅助石墨烯稳定分散机理简介 | 第18-19页 |
1.5.2 助剂在水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1.5.3 助剂在提高剥离效率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4 助剂在其他溶剂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6 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6.1 背景和意义 | 第2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超声反应釜剥离石墨烯试验探索 | 第25-51页 |
2.1 实验设备、仪器及试剂 | 第25-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26页 |
2.2 主要分析仪器 | 第26-28页 |
2.2.1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6-27页 |
2.2.2 气相色谱(GC) | 第27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页 |
2.2.4 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 | 第27-28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8-30页 |
2.3.1 二氧化碳作作为剥离剂的探索 | 第28页 |
2.3.2 其他剥离剂的探索 | 第28-29页 |
2.3.3 原料预处理以及其他原料 | 第29-30页 |
2.3.4 超声波细胞粉碎机以及大功率超声棒 | 第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48页 |
2.4.1 原始工艺流程 | 第30-32页 |
2.4.2 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32-34页 |
2.4.3 二氧化碳作为剥离剂的探索 | 第34-38页 |
2.4.4 其他剥离剂的探索 | 第38-48页 |
2.5 小结 | 第48-51页 |
第3章 超声槽剥离石墨烯的研究 | 第51-69页 |
3.1 实验设备、仪器及试剂 | 第51-52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3.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第51-52页 |
3.2 主要分析仪器 | 第52-53页 |
3.2.1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52页 |
3.2.2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52-53页 |
3.2.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53页 |
3.2.4 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 | 第53页 |
3.3 实验过程 | 第53-55页 |
3.3.1 最佳剥离配比的探索 | 第53-54页 |
3.3.2 超声波处理形式的对比 | 第54页 |
3.3.3 超声波处理时间以及初始石墨浓度的探索 | 第54页 |
3.3.4 石墨烯分散液浓度的确定 | 第54页 |
3.3.5 正交实验的设计 | 第54-5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5-68页 |
3.4.1 工艺流程 | 第55-56页 |
3.4.2 超声波形式的对比 | 第56-57页 |
3.4.3 最佳配比的探索 | 第57-59页 |
3.4.4 剥离以及稳定分散机理简介 | 第59-60页 |
3.4.5 石墨烯分散液的浓度及稳定性 | 第60-62页 |
3.4.6 石墨烯的拉曼谱图 | 第62-63页 |
3.4.7 石墨烯的原子力显微镜图 | 第63-64页 |
3.4.8 石墨烯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 第64-66页 |
3.4.9 超声波处理时间以及初始石墨浓度的探索 | 第66-67页 |
3.4.10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3.5 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4.1 结论 | 第69-70页 |
4.1.1 超声棒作为动力的探索 | 第69-70页 |
4.1.2 超声槽作为动力的探索 | 第70页 |
4.2 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