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第12-14页 |
1 病例收集 | 第12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2页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2页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2页 |
3 纳入标准 | 第12-13页 |
4 排除标准 | 第13页 |
5 脱落标准 | 第13页 |
6 脱落病例处理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 治疗方法 | 第14-15页 |
1.1 颈前路手术 | 第14页 |
1.2 口服中药 | 第14-15页 |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5页 |
3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5-16页 |
3.1 轴性症状级别评定 | 第15页 |
3.2 神经功能评分方法 | 第15页 |
3.3 颈椎总活动度(ROM)测量 | 第15页 |
3.4 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检查 | 第15-16页 |
4 安全性观察指标 | 第16页 |
5 疗效评定时机 | 第16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7-27页 |
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17-18页 |
2 治疗前指标分析 | 第18-20页 |
2.1 轴性症状级别评定情况比较 | 第18页 |
2.2 JOA评分比较 | 第18-19页 |
2.3 颈椎ROM测量数值比较 | 第19页 |
2.4 表面肌电图测量数值比较 | 第19-20页 |
3 治疗后指标的分析比较 | 第20-27页 |
3.1 轴性症状级别评定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3.2 JOA评分比较 | 第21-22页 |
3.3 颈椎ROM测量数值比较 | 第22-24页 |
3.4 表面肌电图测量数值比较 | 第24-2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27-35页 |
1 脊髓型颈椎病和颈前路手术 | 第27页 |
2 轴性症状定义及临床特点 | 第27页 |
3 轴性症状发病因素 | 第27-29页 |
3.1 现代医学方面 | 第27-29页 |
3.2 祖国医学当面 | 第29页 |
4 轴性症状的治疗现状 | 第29-31页 |
4.1 手术方式的改良 | 第29-30页 |
4.2 缩短围领固定时间、早期功能锻炼 | 第30页 |
4.3 中医药治疗 | 第30-31页 |
5 课题主方及药物分析 | 第31-33页 |
5.1 方剂配伍特点 | 第31页 |
5.2 药物分析 | 第31-32页 |
5.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2-33页 |
6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6.1 轴性症状级别评定情况比较 | 第33页 |
6.2 JOA评分比较 | 第33页 |
6.3 颈椎ROM测量数值比较 | 第33-34页 |
6.4 表面肌电图测量数值比较 | 第34页 |
7 术后安全性观察 | 第34页 |
8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8页 |
附录1: 部分典型病例 | 第38-43页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第43-45页 |
附录3: 轴性症状级别评定 | 第45-46页 |
附录4: 日本JOA脊髓型颈椎病功能评分表 | 第46-47页 |
附录5: 表面肌电图检查 | 第47-48页 |
文献综述 | 第48-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