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通信模式的可见光通信与监控网络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可见光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可见光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D2D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工作 | 第17-18页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可见光通信基础理论分析 | 第20-28页 |
2.1 可见光通信系统基本构成 | 第20页 |
2.2 可见光通信系统发送模块 | 第20-22页 |
2.3 可见光通信系统接收模块 | 第22-23页 |
2.4 可见光信道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5 可见光通信调制方法 | 第25-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抗遮挡可见光通信系统 | 第28-42页 |
3.1 基于双通信模式的可见光通信网络 | 第28-29页 |
3.2 常见中继模型 | 第29-31页 |
3.3 PNC的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3.4 基于PNC的室内可见光抗遮挡机制 | 第33-34页 |
3.5 中继流程 | 第34-35页 |
3.6 仿真结果 | 第35-38页 |
3.7 实验结果 | 第38-4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基于三域协作方案的室内智能可见光通信网络 | 第42-53页 |
4.1 系统模型 | 第42-43页 |
4.2 基于四色理论的时隙划分方式 | 第43-44页 |
4.3 基于三域协作的信息分配方案 | 第44-46页 |
4.4 位置确定方法 | 第46-47页 |
4.5 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3-54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