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

法布尔《昆虫记》在中国的科学传播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0-19页
    (一) 研究背景第10页
    (二) 研究对象及意义第10-11页
    (三) 本研究欲解决的问题第11页
    (四) 研究综述第11-17页
    (五)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7页
    (六) 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法布尔及《昆虫记》的译介与传播(1923年-1981年)第19-46页
    (一) 法布尔及其《昆虫记》第19-31页
        1 法布尔生平第19-21页
        2 《昆虫记》的内容第21-23页
        3 法布尔《昆虫记》及其传播理念第23-31页
    (二) 《昆虫记》的传入第31-46页
        1 《昆虫记》最早的译介者第32-36页
        2 《昆虫记》最早的传播媒介第36-37页
        3 汉译《昆虫记》的主要译本来源第37-46页
二、《昆虫记》的翻译、出版状况(1981年—2016年)第46-67页
    (一) 《昆虫记》的出版的整体情况第46-55页
        1 《昆虫记》出版数量及变化趋势第46-47页
        2 变化趋势的社会原因分析第47-54页
        3 《昆虫记》作为科学传播案例的独特性第54-55页
    (二) 《昆虫记》出版的分类统计第55-59页
        1 《昆虫记》出版项的简要说明第55-56页
        2 《昆虫记》分类统计第56-59页
    (三) 《昆虫记》译著者及出版地的分布研究第59-67页
        1 《昆虫记》的著译者第59-63页
        2 《昆虫记》出版地的分布第63-66页
        3 小结第66-67页
三、《昆虫记》的科学传播状况分析第67-91页
    (一) 《昆虫记》——大众科普读物的科学传播第68-73页
        1 《昆虫记》作为科普读物出版的数据分析第68-70页
        2 《昆虫记》在中国科学传播理念的分析第70-73页
    (二) 《昆虫记》——新课标读物的科学传播第73-75页
        1 作为新课标读物出版的《昆虫记》的数据分析第73-74页
        2 《昆虫记》在语文新课标中的选录与教学要求第74-75页
    (三) 《昆虫记》在中国传播的反思第75-91页
        1 《昆虫记》在中国的传播特点第75-79页
        2 对博物科学传播的缺失第79-84页
        3 重新认识法布尔及其《昆虫记》第84-88页
        4 对中国科学传播现状的反思第88-91页
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97页
附录1 《昆虫记》出版情况编目(1981-2016)第97-131页
附录2 不同类型《昆虫记》目录、内容对比表第131-136页
致谢第136-1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集胞藻PCC 6803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pkC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下一篇:POLAR和Fermi伽马暴瞬时辐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