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各类型房屋设计论文

基于现代信息社会的城市街区多功能报亭设计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第14-15页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5-16页
        1.3.1 对城市报亭经营者的意义第15页
        1.3.2 对报亭服务对象的意义第15-16页
        1.3.3 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第16页
    1.4 课题研究的概况第16-17页
        1.4.1 国外研究概况第16-17页
        1.4.2 国内研究概况第17页
    1.5 课题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7页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报亭本体研究概述第19-29页
    2.1 报亭的发展历程第19-23页
        2.1.1 国外报亭的形态演变第19-22页
        2.1.2 国内报亭的发展历程第22-23页
    2.2 报亭的外形生成方式第23-24页
    2.3 报亭自身的属性分析第24-26页
        2.3.1 建筑属性第24-25页
        2.3.2 工业产品属性第25-26页
        2.3.3 城市公共设施属性第26页
    2.4 报亭的设计特征第26-29页
        2.4.1 开放性第26-27页
        2.4.2 公共性第27页
        2.4.3 个性化第27页
        2.4.4 整体性第27-29页
第三章 现代信息社会多功能报亭设计研究的必要性第29-35页
    3.1 现代信息社会概述第29-31页
        3.1.1 信息社会的发展历程第29页
        3.1.2 现代信息社会的影响第29-31页
    3.2 信息社会下报亭的现状分析第31-35页
        3.2.1 基础功能不完善,设计跟不上需求第31页
        3.2.2 审美性不足,设计形式单一第31-32页
        3.2.3 文化内涵缺失第32页
        3.2.4 缺乏人性化设计第32-33页
        3.2.5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第33-35页
第四章 信息社会报亭的功能概念及其实现方式演变第35-39页
    4.1 多功能报亭对传统报亭初始功能的继承与发展第35-37页
    4.2 多功能报亭的二次功能实现方式演变第37-39页
第五章 现代信息社会多功能报亭的设计目标与原则第39-46页
    5.1 多功能报亭的设计目标第39-42页
        5.1.1 实用性城市小站第39-40页
        5.1.2 时尚感城市节点第40-41页
        5.1.3 特色感城市名片第41页
        5.1.4 艺术感城市家具第41-42页
    5.2 多功能报亭的设计原则第42-46页
        5.2.1 基于报亭建筑属性的设计原则第43-44页
        5.2.2 基于报亭工业产品属性的设计原则第44-46页
第六章 基于本文研究理论的多功能报亭设计实践第46-58页
    6.1 设计方案背景分析第46-47页
    6.2 项目定位第47页
    6.3 功能设计分析第47-49页
    6.4 空间设计分析第49-54页
        6.4.1 平面布局第49-51页
        6.4.2 外部造型第51-53页
        6.4.3 内部结构第53-54页
    6.5 材料运用分析第54-56页
    6.6 色彩分析第56-58页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第58-59页
    7.1 研究工作与成果第58页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芍药苷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急性缺氧性电生理功能反应的作用
下一篇:发动机气门推杆径向跳动测量仪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