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我国公众监督的现状分析 | 第14-36页 |
(一) 我国公众监督的发展状况 | 第14-19页 |
1、 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公众监督制度体系 | 第14-17页 |
2、 形成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公众参与监督的全新格局 | 第17-19页 |
(二) 我国公众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19-36页 |
1、 我国公众监督乏力的主要表现 | 第19-23页 |
2、 我国公众监督乏力的直接原因 | 第23-28页 |
3、 我国公众监督乏力的间接原因 | 第28-36页 |
二、 公民意识培育与公众监督的理论思考 | 第36-51页 |
(一) 公民意识与公众监督的关系 | 第36-42页 |
1、 公民意识:公众监督的理念支撑和内在驱动 | 第36-40页 |
2、 公众监督:公民意识培育的摇篮 | 第40-42页 |
(二) 我国公民意识培育和公众监督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42-51页 |
1、 公民意识培育和公众监督优化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 第42-44页 |
2、 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公众监督优化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 第44-45页 |
3、 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公众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 第45-47页 |
4、 公民意识培育和公众监督优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 | 第47-48页 |
5、 公民意识培育和公众监督优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 | 第48-51页 |
三、 培育公民意识,优化公众监督 | 第51-64页 |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夯筑公民意识发展的经济基础 | 第51-52页 |
(二) 继续健全公众监督制度,建构公民意识扩展的制度保障 | 第52-55页 |
(三) 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奠定公民意识发育的文化基础 | 第55-57页 |
(四) 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优化公民意识生成的启蒙手段 | 第57-61页 |
1、 改善学校公民教育 | 第57-59页 |
2、 加强社会公民教育 | 第59-60页 |
3、 注重对公职人员的公民教育 | 第60-61页 |
(五) 努力培育公民社会,培植公民意识发育的社会土壤 | 第61-64页 |
1、 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第61页 |
2、 改革我国公民组织管理体制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注释 | 第66-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