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导言 | 第17-25页 |
1. 缘起 | 第17-19页 |
2. 对黑格尔的“个体性”概念的先行考察 | 第19-22页 |
3. 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结构安排 | 第22-25页 |
第1章 个体性的生成原则 | 第25-45页 |
1.1 认识论层面的个体性的生成原则 | 第25-31页 |
1.1.1 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数学知识的缺点 | 第25-27页 |
1.1.2 哲学的思维方式——黑格尔的真理观 | 第27-31页 |
1.2 存在论层面的个体性的生成原则 | 第31-45页 |
1.2.1 “生命”概念的双重含义 | 第31-40页 |
1.2.2 “精神”与“生命”概念的双重关系 | 第40-43页 |
1.2.3 “异化”——“生命”与“精神”的通道 | 第43-45页 |
第2章 个体性的现实性——自我意识 | 第45-65页 |
2.1 黑格尔的“自我意识”与“生命” | 第45-47页 |
2.1.1 个体性的现实存在——欲望 | 第45-46页 |
2.1.2 欲望的具体性——感性意识 | 第46-47页 |
2.2 对“主奴关系”概念的考察 | 第47-54页 |
2.3 “感性意识”同“自我意识”的辩证关系 | 第54-65页 |
2.3.1 自我意识的独立性 | 第55-58页 |
2.3.2 感性意识的生成 | 第58-60页 |
2.3.3 感性意识与自我意识的和解 | 第60-65页 |
第3章 个体性的原则——理性 | 第65-94页 |
3.1 意识的对象化——感性意识对经验论的超越 | 第65-74页 |
3.1.1 经验与感性意识 | 第65-71页 |
3.1.2 对经验论者的个体性基础考察 | 第71-74页 |
3.2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先天唯心论的超越 | 第74-83页 |
3.2.1 形式还是质料——对纯粹理性的批判考察 | 第74-80页 |
3.2.2 具体还是抽象——对实践理性的批判考察 | 第80-83页 |
3.3 精神的现实性——对契约论的超越 | 第83-92页 |
3.3.1 习惯是死亡的精神——对契约论的个体性基础的批判 | 第83-87页 |
3.3.2 个体是社会普遍性的个别化——对原子式个人的批判 | 第87-92页 |
3.4 黑格尔的“理性”——认识与存在的统一 | 第92-94页 |
第4章 个体性对自身本质的回归 | 第94-116页 |
4.1 个体与精神的普遍性统一——道德 | 第95-101页 |
4.2 社会基本单位对个体的规定——伦理 | 第101-106页 |
4.3 法律对个体的规定——国家 | 第106-112页 |
4.4 两个层次的逻辑解释 | 第112-116页 |
4.4.1 “精神”的圆圈运动 | 第112-113页 |
4.4.2 《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的不同叙事 | 第113-116页 |
第5章 个体性的历史性及其意义 | 第116-136页 |
5.1 精神的运动 | 第116-122页 |
5.1.1 精神现象学的叙事 | 第116-119页 |
5.1.2 黑格尔的历史性——观念的运动 | 第119-122页 |
5.2 历史性对个体性的规定 | 第122-128页 |
5.2.1 理性的理念对个体性的规定 | 第123-124页 |
5.2.2 知性的概念对个体性的规定 | 第124-128页 |
5.3 黑格尔的“个体性的历史性”观点的意义 | 第128-136页 |
5.3.1 对知性思维方式的超越 | 第128-132页 |
5.3.2 对马克思的影响 | 第132-136页 |
结语 | 第136-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6-147页 |
后记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