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61页 |
1.1 前言 | 第10页 |
1.2 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 | 第10-28页 |
1.2.1 石墨烯的结构、形态、性质 | 第10-11页 |
1.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11-21页 |
1.2.3 石墨烯/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21-25页 |
1.2.4 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 第25-28页 |
1.3 锂离子电池 | 第28-30页 |
1.3.1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 | 第29-30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1.5 参考文献 | 第33-61页 |
第二章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功能化热还原石墨烯 | 第61-72页 |
2.1 前言 | 第61页 |
2.2 试剂及仪器 | 第61-6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61-62页 |
2.2.2 测试仪器 | 第62页 |
2.3 热膨胀还原的功能化石墨烯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62-64页 |
2.3.1 制备FGS | 第62-63页 |
2.3.2 FGS-Br的制备 | 第63-64页 |
2.3.3 FGS-PMMA的制备 | 第64页 |
2.3.4 FGS-PS的制备 | 第64页 |
2.4 结果讨论 | 第64-68页 |
2.5 结论 | 第68-69页 |
2.6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第三章 具有PH响应的石墨烯/聚丙烯酰胺复合功能材料 | 第72-83页 |
3.1 引言 | 第72-7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3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73页 |
3.2.2 测试表征 | 第7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3.4. 总结 | 第79-80页 |
3.5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第四章 具有温度响应的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 第83-96页 |
4.1 前言 | 第83-8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4-85页 |
4.2.1 材料与试剂 | 第84-85页 |
4.2.2 测试表征 | 第85页 |
4.3 样品制备 | 第85-87页 |
4.3.1 制备GO和石墨烯 | 第86页 |
4.3.2 G-OH的制备 | 第86页 |
4.3.3 G-Br的制备 | 第86-87页 |
4.3.4 ATRP引发聚合异丙基丙烯酰胺 | 第8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87-92页 |
4.4.1 G-PNIPAM 的制备 | 第87-90页 |
4.4.2 G-PNIPAM 复合物的温敏性 | 第90-92页 |
4.5 结论 | 第92-93页 |
4.6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第五章 一步法水热制备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 第96-110页 |
5.1 前言 | 第9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6-97页 |
5.2.1 原料和方法 | 第96-97页 |
5.2.2 合成Fe_3O_4纳米粒子/石墨烯复合物 | 第97页 |
5.2.3 合成Fe_3O_4纳米簇/石墨烯复合物 | 第97页 |
5.2.4 测试表征 | 第97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97-106页 |
5.3.1 Fe_3O_4纳米晶/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98-103页 |
5.3.2 Fe_3O_4纳米簇/石墨烯复合材料 | 第103-105页 |
5.3.3 G-Fe_3O_4复合物负载荧光聚合物 | 第105-106页 |
5.4 结论 | 第106-107页 |
5.5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第六章 柔性石墨烯/V_2O_5复合薄膜电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第110-119页 |
6.1 前言 | 第110-11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11-112页 |
6.2.1 原料和方法 | 第111页 |
6.2.2 测试表征 | 第111页 |
6.2.3 样品制备 | 第111-112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5页 |
6.4 总结 | 第115-116页 |
6.5 参考文献 | 第116-119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119-122页 |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