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发育与外性征变化的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3页
    1.1 甲壳动物胚胎发育的研究第12-15页
        1.1.1 研究概述第12页
        1.1.2 胚胎发育研究的关键问题第12-13页
        1.1.3 甲壳动物的胚胎发育第13-15页
    1.2 原始生殖细胞第15-18页
        1.2.1 原始生殖细胞概述第15-16页
        1.2.2 几种模式生物的原始生殖细胞第16-18页
        1.2.3 甲壳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第18页
        1.2.4 nanos 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8页
    1.3 甲壳动物的性别分化第18-21页
        1.3.1 甲壳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第19页
        1.3.2 甲壳动物的性染色体第19页
        1.3.3 甲壳动物促雄腺的研究第19-20页
        1.3.4 高等甲壳动物的性逆转第20页
        1.3.5 甲壳动物性激素性质及作用机制第20-21页
    1.4 甲壳动物外性征第21页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3页
第2章 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学观察第23-27页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3页
        2.1.1 材料与方法第23页
        2.1.2 仪器第23页
    2.2 结果第23-25页
    2.3 讨论第25-27页
第3章 中华锯齿米虾胚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第27-31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3.1.1 材料第27页
        3.1.2 方法第27-28页
    3.2 仪器与试剂第28页
    3.3 结果第28-29页
        3.3.1 胚胎期原肠的发生第28页
        3.3.2 胚胎期各器官原基的形成第28-29页
        3.3.3 消化系统的发生第29页
    3.4 讨论第29-31页
第4章 中华锯齿米虾胚胎期 Nanos 蛋白的免疫定位第31-35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31-32页
        4.1.1 实验材料第31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31页
        4.1.3 药品与试剂第31-32页
    4.2 方法第32-33页
        4.2.1 免疫组化标本的制备第32页
        4.2.2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第32-33页
    4.3 结果第33页
    4.4 讨论第33-35页
第5章 中华锯齿米虾早期性腺分化第35-3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35页
    5.2 仪器与试剂第35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35-36页
    5.4 讨论第36-38页
第6章 中华锯齿米虾外性征变化的研究第38-44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38-3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6.3.1 中华锯齿米虾成熟个体的外性征第39-40页
        6.3.2 中华锯齿米虾幼体发育过程中外性征的变化第40-42页
    6.4 讨论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3页
图版说明第53-57页
缩略词第57-59页
图版第59-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蒜硝黄膏穴位贴敷治疗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药效学研究
下一篇:阿维拉霉素菌种推理选育与aviD基因的强化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