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1 选题依据 | 第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 1.2.1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 第2章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 | 第12-18页 |
| 2.1 产业结构的演进对就业的传导机制分析 | 第12-13页 |
| 2.1.1 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结构的转换 | 第12页 |
| 2.1.2 产业结构升级与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变化 | 第12-13页 |
| 2.1.3 产业梯度推进与区际就业结构的变化 | 第13页 |
| 2.2 西方主要理论评述 | 第13-15页 |
| 2.2.1 配第—克拉克定理 | 第13-14页 |
| 2.2.2 刘易斯劳动力迁移机制模型 | 第14页 |
| 2.2.3 “国际标准结构”模型 | 第14页 |
| 2.2.4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第14-15页 |
| 2.2.5 托达罗的劳动力产业间转移模型 | 第15页 |
| 2.2.6 托宾、杜生贝的“结构性失业论题” | 第15页 |
| 2.3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 | 第15-18页 |
| 2.3.1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影响方面 | 第15-16页 |
| 2.3.2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产生偏差原因分析方面 | 第16页 |
| 2.3.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 | 第16-18页 |
| 第3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状况及合理性分析 | 第18-28页 |
| 3.1 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概述 | 第18-22页 |
| 3.1.1 产业结构发展状况 | 第18-20页 |
| 3.1.2 河北省就业人数演变与现状 | 第20-22页 |
| 3.2 河北省产业扩张弹性研究 | 第22-24页 |
| 3.3 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 第24-28页 |
| 第4章 河北省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28-36页 |
| 4.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线性相关分析 | 第28-30页 |
| 4.2 产业结构拉动就业人数研究 | 第30-36页 |
| 4.2.1 就业弹性分析 | 第30-34页 |
| 4.2.2 就业交叉弹性研究 | 第34-36页 |
| 第5章 河北省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 | 第36-44页 |
| 5.1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简述 | 第36-37页 |
| 5.2 各行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 | 第37-41页 |
| 5.2.1 产出乘数与劳动力投入系数 | 第37-38页 |
| 5.2.2 就业效应 | 第38页 |
| 5.2.3 几个因素对就业效应的影响 | 第38-41页 |
| 5.3 河北省行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41-44页 |
| 第6章 结构优化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 第44-49页 |
| 6.1 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分析 | 第45-46页 |
| 6.1.1 投资与经济增长 | 第45页 |
| 6.1.2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 | 第45-46页 |
| 6.1.3 投资与就业 | 第46页 |
| 6.2 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 第46-47页 |
| 6.3 三大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 第47-49页 |
| 6.3.1 农业方面 | 第47-48页 |
| 6.3.2 工业方面 | 第48页 |
| 6.3.3 服务业方面 | 第48-49页 |
| 第7章 总结与启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