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1页 |
1.1 炼钢信息化实施PCS的意义 | 第6-7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7-8页 |
1.3 系统设计的原则 | 第8-9页 |
1.3.1 整体统一原则 | 第8页 |
1.3.2 实用性原则 | 第8页 |
1.3.3 界面设计人性化原则 | 第8页 |
1.3.4 模块化设计原则 | 第8-9页 |
1.3.5 权限细分原则 | 第9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9页 |
1.5 本文组织 | 第9-11页 |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与需求概述 | 第11-16页 |
2.1 可行性研究 | 第11-13页 |
2.1.1 经济上的可行性 | 第11-12页 |
2.1.2 技术上的可行性 | 第12-13页 |
2.2 需求分析 | 第13-16页 |
2.2.1 软件功能说明 | 第13-14页 |
2.2.2 系统功能分析 | 第14-15页 |
2.2.3 系统性能要求 | 第15-16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及实现 | 第16-35页 |
3.1 系统通用说明 | 第16页 |
3.2 系统结构设计 | 第16-17页 |
3.3 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17-20页 |
3.3.1 作业跟踪处理 | 第18页 |
3.3.2 钢种变更功能 | 第18页 |
3.3.3 工器具管理 | 第18页 |
3.3.4 炉次确定功能 | 第18页 |
3.3.5 作业实绩收集 | 第18-19页 |
3.3.6 与其它功能的接口关系图及说明 | 第19页 |
3.3.7 过程跟踪的简要模块说明 | 第19-20页 |
3.4 系统实现使用平台软件介绍 | 第20-22页 |
3.4.1 Plature99简介 | 第20-21页 |
3.4.2 XCOM介绍 | 第21-22页 |
3.5 数据通信和I/O规格 | 第22-29页 |
3.5.1 二级间通讯 | 第23-25页 |
3.5.2 与MES系统通讯 | 第25-28页 |
3.5.3 与检化验系统通信 | 第28-29页 |
3.5.4 与PLC通信 | 第29页 |
3.6 系统界面设计 | 第29-35页 |
3.6.1 画面一览说明 | 第30页 |
3.6.2 通讯管理画面 | 第30-31页 |
3.6.3 AOD实绩画面 | 第31-32页 |
3.6.4 AOD事件信息画面 | 第32-33页 |
3.6.5 AOD加料实绩画面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系统配置及实现方法 | 第35-46页 |
4.1 系统实现的技术支持 | 第35-37页 |
4.1.1 Visual Studio C++6.0概述 | 第35-36页 |
4.1.2 Oracle 10g | 第36-37页 |
4.2 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 | 第37页 |
4.3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37-38页 |
4.3.1 系统的运行环境 | 第37-38页 |
4.3.2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38页 |
4.4 系统配置 | 第38-42页 |
4.4.1 前后台通讯配置 | 第38-41页 |
4.4.2 自定义错误信息 | 第41页 |
4.4.3 电文通讯配置 | 第41-42页 |
4.5 平台接口使用 | 第42-43页 |
4.6 系统逻辑结构 | 第43-46页 |
4.6.1 数据库访问 | 第44-45页 |
4.6.2 PLC访问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及主程序设计 | 第46-58页 |
5.1 设计准则 | 第46页 |
5.2 实体关系结构 | 第46-48页 |
5.2.1 计划系统结构 | 第46-47页 |
5.2.2 本体系统结构 | 第47-48页 |
5.3 数据库设计 | 第48-53页 |
5.3.1 表的设计 | 第48-51页 |
5.3.2 存储过程 | 第51-53页 |
5.4 主程序设计 | 第53-58页 |
5.4.1 程序主函数设计 | 第54-55页 |
5.4.2 主应用函数设计 | 第55页 |
5.4.3 数据库操作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5.4.4 辅助功能程序设计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8-59页 |
6.1 课题研究总结 | 第58页 |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