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机轴系主要摩擦副润滑机理研究及主轴承润滑对噪声的影响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6页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柴油机轴系中摩擦学问题第15-18页
    1.3 轴系摩擦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9页
        1.3.1 活塞环-缸套的润滑研究第18-20页
        1.3.2 活塞裙部-缸套的润滑研究第20-23页
        1.3.3 滑动轴承的润滑研究第23-25页
        1.3.4 曲轴动力学研究及润滑分析第25-27页
        1.3.5 连杆大小头的润滑研究第27-29页
    1.4 轴系相关润滑技术研究现状第29-34页
        1.4.1 空穴理论研究第29-31页
        1.4.2 润滑优化方法研究第31-33页
        1.4.3 不对中轴颈润滑分析第33-34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第二章 轴系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基础研究第36-50页
    2.1 润滑模式第36-37页
    2.2 润滑模型研究第37-39页
        2.2.1 润滑基本控制方程第37-38页
        2.2.2 柴油机轴系润滑控制模型研究第38-39页
    2.3 润滑控制方程求解方法研究第39-40页
    2.4 粘度模型研究第40-42页
        2.4.1 粘温特性第40页
        2.4.2 粘压特性第40-41页
        2.4.3 粘温粘压特性第41页
        2.4.4 剪切变稀特性第41-42页
    2.5 结构表面粗糙形貌特征第42-44页
        2.5.1 结构粗糙度统计学模型第42-44页
        2.5.2 结构粗糙度确定性模型第44页
    2.6 润滑边界条件分析第44-47页
        2.6.1 基本边界条件总结第44-45页
        2.6.2 空穴模型研究油膜破裂和油膜形成第45-47页
    2.7 干接触模型研究第47-48页
    2.8 弹性变形求解方法第48-49页
    2.9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活塞环-缸套润滑机理研究及空穴现象分析第50-93页
    3.1 传统活塞环-缸套润滑模型研究第50-52页
    3.2 活塞环密封性能第52-54页
    3.3 活塞环力学平衡分析第54-55页
    3.4 基于传统活塞环-缸套传统润滑研究及优化分析第55-62页
        3.4.1 传统活塞环-缸套润滑基本参数和计算流程第55-58页
        3.4.2 活塞环-缸套润滑正交试验设计第58-60页
        3.4.3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 BP 神经网络的活塞环优化设计第60-62页
    3.5 未考虑粗糙度的活塞环-缸套空穴效应研究第62-73页
        3.5.1 活塞环-缸套润滑空穴效应基本理论第62-63页
        3.5.2 考虑空穴效应的润滑控制方程求解第63-66页
        3.5.3 考虑空穴效应的活塞环-缸套润滑特性分析第66-73页
    3.6 考虑微凸体空穴效应的活塞环-缸套润滑研究第73-81页
        3.6.1 活塞环微凸体空穴模型第73-76页
        3.6.2 考虑空穴效应的活塞环-缸套润滑特性分析第76-81页
    3.7 活塞环摩擦试验研究第81-91页
        3.7.1 活塞环-缸套摩擦试验设计第81-83页
        3.7.2 活塞环-缸套平均摩擦信号分析第83-87页
        3.7.3 活塞环-缸套周期摩擦信号分析第87-89页
        3.7.4 活塞环-缸套磨损研究第89-91页
    3.8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四章 柴油机活塞裙部-缸套润滑研究第93-129页
    4.1 活塞裙部-缸套润滑模型研究第93-98页
        4.1.1 活塞裙部润滑控制方程第93-94页
        4.1.2 活塞动力学研究第94-98页
    4.2 活塞裙部-缸套润滑模型建立及润滑求解第98-106页
        4.2.1 活塞裙部润滑方程无量纲化第98-99页
        4.2.2 活塞裙部-缸套润滑方程有限元求解第99-103页
        4.2.3 活塞裙部-缸套油膜厚度方程第103-104页
        4.2.4 活塞系统动力学求解第104-106页
    4.3 活塞裙部润滑结果初步分析第106-107页
    4.4 活塞裙部结构参数对活塞裙部-缸套的润滑及动力学影响第107-119页
    4.5 基于正交试验和回归方法的活塞裙部-缸套润滑分析第119-122页
        4.5.1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活塞裙部润滑分析第119-120页
        4.5.2 基于回归模型连杆润滑分析第120-122页
    4.6 考虑活塞环载荷的润滑分析第122-123页
        4.6.1 活塞环载荷求解第122页
        4.6.2 活塞载荷对活塞裙部润滑影响分析第122-123页
    4.7 考虑活塞裙部热变形的润滑分析第123-128页
        4.7.1 活塞热变形求解第123-126页
        4.7.2 耦合热变形下活塞裙部润滑分析第126-128页
    4.8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五章 柴油机滑动轴承不对中轴颈润滑研究及空穴现象分析第129-162页
    5.1 滑动轴承润滑机理研究第129-133页
        5.1.1 不对中轴颈润滑模型第129-131页
        5.1.2 轴承润滑特性第131-133页
    5.2 不对称转子引起的挠度对润滑影响分析第133-148页
        5.2.1 简单不对称转子力学分析第133-135页
        5.2.2 复杂不对称阶梯轴力学分析第135-136页
        5.2.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阶梯轴设计第136页
        5.2.4 考虑热效应的不对中轴承润滑求解第136-139页
        5.2.5 考虑热效应的不对中轴承润滑特性分析第139-148页
    5.3 不对中轴承空穴理论研究第148-160页
        5.3.1 不含微凸体的油膜空穴研究第148-150页
        5.3.2 微凸体空穴模型研究第150-153页
        5.3.3 轴承油膜空穴分析第153-160页
    5.4 本章小结第160-162页
第六章 柴油机连杆动力学分析及润滑研究第162-182页
    6.1 连杆设计模式及故障形式研究第162-164页
    6.2 直列六缸柴油机连杆润滑模型第164-167页
        6.2.1 弹性流体动态液压润滑控制方程第164-165页
        6.2.2 柔性连杆结构模型第165页
        6.2.3 连杆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参数和力学分析第165-167页
    6.3 基于统计学的连杆大头润滑分析第167-180页
        6.3.1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连杆润滑分析第167-171页
        6.3.2 连杆润滑特性分析第171-174页
        6.3.3 基于统计学理论和 SVM 的连杆润滑分析第174-180页
    6.4 本章小结第180-182页
第七章 直列六缸柴油机曲轴-轴承动力学及润滑研究第182-216页
    7.1 直列六缸柴油机曲轴动力学和润滑模型建立第182-186页
        7.1.1 模态缩减原理第182-183页
        7.1.2 曲轴-轴承柔性模型及模态分析第183-186页
    7.2 曲轴-轴承耦合模型研究第186-187页
        7.2.3 动态液压润滑模型第187页
    7.3 曲轴-轴承动力学与润滑耦合过程第187-189页
    7.4 曲轴-轴承耦合算法对曲轴应力影响分析第189-197页
        7.4.1 不同合算法下曲轴应力分析流程及输入参数第189-190页
        7.4.2 不同耦合算法下曲轴应力影响因素及分析第190-197页
    7.5 润滑模型及润滑参数对主轴承润滑特性影响第197-200页
        7.5.1 润滑模型对主轴承润滑特性影响第197页
        7.5.2 润滑参数对主轴承润滑特性影响第197-200页
    7.6 基于正交试验和概率神经网络的主轴承干接触识别第200-210页
        7.6.1 柴油机主轴承润滑正交试验设计第200-201页
        7.6.2 神经网络设计第201-202页
        7.6.3 轴承润滑结果分析第202-206页
        7.6.4 正交试验和概率神经网络结果分析第206-210页
    7.7 基于正交试验和神经网络的主轴承润滑优化分析第210-214页
        7.7.1 主轴承润滑正交试验设计第210-212页
        7.7.2 神经网络设计第212-214页
    7.8 本章小结第214-216页
第八章 曲轴-机体的润滑对柴油机振动噪声影响第216-235页
    8.1 柴油机整机辐射噪声试验第216-218页
        8.1.1 试验设计第216-217页
        8.1.2 声压测试第217-218页
    8.2 柴油机机体-曲轴动力学模型第218-221页
        8.2.1 曲轴及机体模态分析第218-219页
        8.2.2 曲轴、机体柔性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建立第219-221页
    8.3 柴油机整机声学模型第221-224页
        8.3.1 边界元理论及声学模型第221-222页
        8.3.2 柴油机声学模型第222-224页
    8.4 柴油机轴承载荷计算方法第224-226页
        8.4.1 轴承载荷计算模型第224页
        8.4.2 曲轴-机体耦合算法及曲轴刚柔模型对轴承载荷影响第224-226页
    8.5 不同耦合算法的柴油机振动和声学特性研究第226-233页
        8.5.1 柴油机振动与声场分析过程第226-228页
        8.5.2 耦合算法和刚柔模型对振动影响第228-231页
        8.5.3 不同曲轴-机体耦合算法及刚柔曲轴模型下柴油机声学分析第231-233页
    8.6 本章小结第233-235页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第235-241页
    9.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第235-238页
    9.2 本文创新点第238-239页
    9.3 研究展望第239-241页
参考文献第241-25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257-260页

论文共2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客户价值与满意度的电信运营商集团客户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都市农业与中国小城镇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