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表达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基因溶瘤腺病毒的抑瘤作用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11-14页
绪论第14-16页
第一篇 文献综述第16-62页
    第1章 溶瘤病毒研究进展第16-38页
        1.1 病毒感染和癌症治疗第16-17页
        1.2 肿瘤病毒疗法第17-18页
        1.3 癌症病毒疗法的优势第18-20页
        1.4 病毒疗法实施第20-21页
        1.5 全身施用病毒制剂的免疫学考量第21-23页
        1.6 临床应用第23-26页
        1.7 肿瘤选择性机制第26-28页
        1.8 优化有抗肿瘤潜质的溶瘤病毒第28-29页
        1.9 使用治疗基因改造溶瘤病毒第29-31页
        1.10 肿瘤微环境和溶瘤病毒第31-32页
        1.11 调整宿主免疫应答以宜于溶瘤病毒第32-38页
    第2章 新城疫病毒在癌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第38-62页
        2.1 NDV毒力的测定第38-39页
        2.2 新城疫病毒第39页
        2.3 病毒侵入蛋白:主要的毒力决定因素第39-43页
        2.4 免疫逃避与毒性第43-44页
        2.5 复制和毒力第44-45页
        2.6 非编码区第45-47页
        2.7 病毒治疗学第47-48页
        2.8 免疫治疗第48页
        2.9 NDV第48-49页
        2.10 NDV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第49页
        2.11 NDV的免疫刺激特性第49-51页
        2.12 NDV不同毒株的临床应用第51页
        2.13 肿瘤溶解剂NDV73-T毒株第51-53页
        2.14 自体肿瘤细胞疫苗(ATV)与NDV Ulster毒株第53-55页
        2.15 PV701毒株第55-56页
        2.16 由Herfordshire毒株衍生而来的MTH-68/H毒株第56-57页
        2.17 其他新城疫病毒株第57-58页
        2.18 NDV毒株的转基因技术第58-59页
        2.19 有关马来西亚分离NDV毒株在肿瘤方面的研究第59页
        2.20 NDV作为抗癌剂运用的安全性第59-62页
第二篇 研究内容第62-154页
    第1章 重组溶瘤腺病毒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第62-88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62-68页
        1.2 结果第68-82页
        1.3 讨论第82-86页
        1.4 小结第86-88页
    第2章 重组溶瘤腺病毒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方式第88-10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88-95页
        2.2 结果第95-102页
        2.3 讨论第102-107页
        2.4 小结第107-108页
    第3章 重组溶瘤腺病毒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途径第108-13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109-116页
        3.2 结果第116-122页
        3.3 讨论第122-131页
        3.4 小结第131-134页
    第4章 重组溶瘤腺病毒对体内HepG-2实体肿瘤的作用第134-154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135-140页
        4.2 结果第140-147页
        4.3 讨论第147-151页
        4.4 小结第151-154页
结论第154-156页
参考文献第156-1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8-180页
导师及作者简介第180-182页
致谢第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市政污泥直接超临界热解液化实验与机理研究
下一篇:时滞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和时滞控制及其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