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电主轴技术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3 电主轴热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电主轴热特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电主轴热特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电主轴生热机理研究与建模 | 第15-27页 |
2.1 电主轴的热态特性 | 第15-19页 |
2.1.1 电主轴的热源组成 | 第16-17页 |
2.1.2 电主轴的热变形机理 | 第17-18页 |
2.1.3 电主轴的散热分析 | 第18-19页 |
2.2 主轴电机生热模型 | 第19-23页 |
2.2.1 电机生热模型功率转换建模 | 第19-20页 |
2.2.2 电机生热模型数值计算建模 | 第20-22页 |
2.2.3 两种建模方法的对比 | 第22-23页 |
2.3 主轴轴承生热模型 | 第23-26页 |
2.3.1 载荷摩擦力矩 | 第23-25页 |
2.3.2 润滑剂粘性摩擦力矩 | 第25-26页 |
2.3.3 由于滚子端面与挡边之间滑动摩擦产生的力矩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流-固-热耦合的电主轴热特性有限元建模 | 第27-37页 |
3.1 电主轴流-固-热耦合原理 | 第27-30页 |
3.1.1 有限元耦合分析 CFX 域交界面设定 | 第28-29页 |
3.1.2 温度场与变形场耦合方法 | 第29-30页 |
3.2 电主轴模型简化处理 | 第30-32页 |
3.2.1 电主轴结构模型简化处理 | 第30-31页 |
3.2.2 电主轴冷却系统模型简化处理 | 第31-32页 |
3.3 电主轴有限元网格划分 | 第32-33页 |
3.4 电主轴有限元热载荷施加 | 第33-35页 |
3.5 电主轴边界条件施加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电主轴流-固-热耦合仿真数据分析 | 第37-50页 |
4.1 电主轴恒定转速数据分析 | 第37-41页 |
4.2 转速对电主轴热特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4.3 冷却液入口温度对电主轴热特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 冷却液流量对电主轴热特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4.5 预紧力对电主轴热特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电主轴热特性实验研究 | 第50-70页 |
5.1 电主轴及机床关联部位温升测试 | 第50-55页 |
5.2 电主轴热变形测试 | 第55-58页 |
5.2.1 热变形实验传感器布局 | 第55-56页 |
5.2.2 热变形误差检测系统 | 第56-58页 |
5.3 电主轴应力应变测试 | 第58-60页 |
5.4 电主轴热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5.4.1 电主轴环境温度变化误差热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5.4.2 不同转速下电主轴热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4.3 不同冷却策略下电主轴热特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5.5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6-6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